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电针对炎性痛大鼠中脑边缘镇痛回路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语表第11-13页
1 前言第13-27页
    1.1 文献综述第13-25页
        1.1.1 疼痛研究进展第13-15页
            1.1.1.1 疼痛的产生及分类第13页
            1.1.1.2 疼痛的治疗第13-15页
        1.1.2 电针镇痛机理研究进展第15-18页
            1.1.2.1 电针镇痛的外周机理第15-16页
            1.1.2.2 电针镇痛的穴位的研究第16页
            1.1.2.3 电针镇痛的脊髓水平机制第16-17页
            1.1.2.4 电针镇痛的脊髓上水平机制第17-18页
        1.1.3 电针治疗炎性痛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1.1.3.1 电针治疗炎性痛的外周机制第18-20页
            1.1.3.2 电针治疗炎性痛的中枢机制第20-21页
        1.1.4 MAPK信号通路与疼痛第21-25页
            1.1.4.1 MAPK在疼痛调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21-22页
            1.1.4.2 p38MAPK参与炎性痛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1.1.4.3 p38MAPK参与电针治疗炎性痛的研究进展第24-25页
    1.2 研究思路第25页
    1.3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3.1 炎性疼痛模型的建立第25-26页
        1.3.2 电针对炎性痛大鼠机械痛敏反应的影响第26页
        1.3.3 电针对炎性痛模型大鼠患肢炎性肿胀的影响第26页
        1.3.4 电针对PAG-ACB-AMY-Hb 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第26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6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26-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38页
    2.1 主要药品试剂第27-28页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8页
    2.3 主要溶液及试剂的配制第28-29页
    2.4 试验动物第29页
    2.5 试验方法第29-37页
        2.5.1 试验动物分组及炎性疼痛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2.5.2 电针方法第30页
        2.5.3 大鼠痛阈的测定第30-31页
            2.5.3.1 试验大鼠的筛选第30-31页
            2.5.3.2 试验大鼠痛阈测定第31页
        2.5.4 大鼠足容积的测量第31页
        2.5.5 中脑边缘镇痛回路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第31-37页
            2.5.5.1 采样与组织固定第31-32页
            2.5.5.2 石蜡组织切片的制作第32-33页
            2.5.5.3 免疫酶组织化学操作流程第33-34页
            2.5.5.4 磷酸化p38MAPK细胞的观测第34-37页
    2.6 统计学分析第37-3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8-44页
    3.1 大鼠足底触痛敏变化第38-39页
    3.2 大鼠足容积变化第39页
    3.3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38MAPK磷酸化水平第39-40页
    3.4 大鼠伏核p38MAPK磷酸化水平第40-41页
    3.5 大鼠杏仁核p38MAPK磷酸化水平第41-42页
    3.6 大鼠缰核p38MAPK磷酸化水平第42-44页
4 讨论第44-51页
    4.1 疼痛模型的选择及建立第44-45页
    4.2 电针穴位的选择第45页
    4.3 电针参数的选择第45-46页
    4.4 脑相关核团的选择第46-47页
    4.5 电针对中脑边缘镇痛回路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第47-51页
5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1页
附录第61-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布鲁氏菌中CRISPRi与CRISPR/Cas9系统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下一篇:电针通过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缓解山羊内脏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