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术语与符号约定 | 第22-2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6-4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6-29页 |
1.2 储能方式与应用现状 | 第29-35页 |
1.2.1 物理储能 | 第29-31页 |
1.2.2 电磁储能 | 第31-32页 |
1.2.3 化学储能 | 第32-35页 |
1.3 PCS拓扑结构与发展趋势 | 第35-41页 |
1.4 PCS系统控制难点与关键技术 | 第41-43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 第43-46页 |
第二章 多电平变流器的矢量调制与电压平衡 | 第46-88页 |
2.1 SVM原理及其在两电平的实现 | 第48-54页 |
2.1.1 三相三线制 | 第48-51页 |
2.1.2 四桥臂拓扑 | 第51-54页 |
2.2 三电平SVM的实现 | 第54-58页 |
2.2.1 最近三矢量调制 | 第54-57页 |
2.2.2 虚拟空间矢量 | 第57-58页 |
2.3 5L-DCC的SVM实现 | 第58-79页 |
2.3.1 最近三矢量调制 | 第60-63页 |
2.3.2 目标函数优化均压算法 | 第63-66页 |
2.3.3 VDSVM-H1均压算法 | 第66-72页 |
2.3.4 OVDSVM-H1均压算法 | 第72-74页 |
2.3.5 IVDSVM均压算法 | 第74-77页 |
2.3.6 过调制处理 | 第77-79页 |
2.4 仿真与实验 | 第79-86页 |
2.4.1 目标函数优化NTV-SVM均压算法 | 第79-82页 |
2.4.2 高调制比均压算法 | 第82-8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三章 电网电压平衡条件下PCS并网电流环的控制 | 第88-152页 |
3.1 PWM变流器模型 | 第89-91页 |
3.1.1 标量模型 | 第90页 |
3.1.2 矢量模型 | 第90-91页 |
3.1.3 离散模型 | 第91页 |
3.2 消除耦合项的影响 | 第91-106页 |
3.2.1 状态反馈解耦PI控制器 | 第95-97页 |
3.2.2 复系数矢量PI控制器 | 第97-99页 |
3.2.3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99页 |
3.2.4 延时影响分析 | 第99-106页 |
3.3 延时补偿 | 第106-122页 |
3.3.1 cPI控制器延时补偿 | 第107-108页 |
3.3.2 PI控制器延时补偿 | 第108-122页 |
3.4 控制器参数设计 | 第122-134页 |
3.4.1 频域设计方法 | 第124-126页 |
3.4.2 最大带宽设计方法 | 第126-129页 |
3.4.3 临界阻尼设计方法 | 第129-134页 |
3.5 抑制电网电压扰动 | 第134-143页 |
3.5.1 电压前馈补偿 | 第134-138页 |
3.5.2 有源阻尼 | 第138-143页 |
3.6 实验验证 | 第143-14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147-152页 |
第四章 电网不平衡与畸变条件下PCS电流环的控制 | 第152-230页 |
4.1 电网不平衡条件下变流器模型与功率计算 | 第155-156页 |
4.2 参考电流给定方法 | 第156-168页 |
4.2.1 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 | 第156-164页 |
4.2.2 基于最大功率输出的参考电流计算 | 第164-168页 |
4.3 DSRFC解耦有效性分析 | 第168-175页 |
4.3.1 电流状态反馈解耦 | 第170-172页 |
4.3.2 cPI控制器解耦分析 | 第172-175页 |
4.3.3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175页 |
4.4 谐振控制器的暂态特性分析 | 第175-191页 |
4.4.1 RCs与PS-SRF-PI/cPI控制器暂态响应分析 | 第177-181页 |
4.4.2 RCs与PS-SRF-PI/cPI控制器暂态响应比较 | 第181-189页 |
4.4.3 RCs延时影响与补偿方法 | 第189-191页 |
4.5 RCs延时补偿 | 第191-210页 |
4.5.1 RCs调节系统最佳稳定判据 | 第192-197页 |
4.5.2 闭环奇异点的原因分析与抑制 | 第197-201页 |
4.5.3 PR控制器延时补偿 | 第201-205页 |
4.5.4 VPI控制器延时补偿 | 第205-206页 |
4.5.5 闭环死区补偿 | 第206-210页 |
4.6 离散域电流控制器的设计 | 第210-219页 |
4.6.1 控制器离散化带来的问题 | 第211-213页 |
4.6.2 离散域电流控制器的构造 | 第213-215页 |
4.6.3 静止坐标系电流控制器并推广到各次分量 | 第215-219页 |
4.7 实验验证 | 第219-22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227-230页 |
第五章 离网模式下PCS电压源输出的系统控制 | 第230-286页 |
5.1 离散模型 | 第233-235页 |
5.2 单电压闭环控制 | 第235-247页 |
5.2.1 输出电压有效值闭环控制方式 | 第235-238页 |
5.2.2 输出电压瞬时值闭环控制方式 | 第238-247页 |
5.3 基于PR控制器的的双闭环控制 | 第247-254页 |
5.3.1 电流内环设计 | 第247-248页 |
5.3.2 电压外环设计 | 第248-252页 |
5.3.3 电压各次谐波补偿 | 第252-254页 |
5.4 基于VPI控制器的双闭环控制 | 第254-259页 |
5.4.1 电压外环设计 | 第254-257页 |
5.4.2 电压各次谐波补偿 | 第257-259页 |
5.5 离散域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 第259-276页 |
5.5.1 被控对象最优阻尼设计 | 第261-262页 |
5.5.2 PS-SRF电压控制器 | 第262-268页 |
5.5.3 NS-SRF电压控制器 | 第268-269页 |
5.5.4 静止坐标系等效控制器 | 第269-273页 |
5.5.5 各次谐波控制 | 第273-276页 |
5.6 仿真与实验验证 | 第276-284页 |
5.6.1 PS-SRF电压控制器 | 第278-279页 |
5.6.2 基频DVPI-LC控制器 | 第279-280页 |
5.6.3 各次谐波补偿DVPI-LC控制器 | 第280页 |
5.6.4 实验验证 | 第280-28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284-286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286-290页 |
致谢 | 第290-292页 |
参考文献 | 第292-306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