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建筑遗址营造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本文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3.3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组织与安排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古建筑测绘 | 第16-23页 |
2.1 古建筑测绘方法及成果 | 第16-20页 |
2.1.1 古建筑测绘方法 | 第16-17页 |
2.1.2 古建筑测绘基本流程 | 第17-18页 |
2.1.3 古建筑测绘成果 | 第18-20页 |
2.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 第20-22页 |
2.2.1 三维激光扫描仪 | 第20-21页 |
2.2.2 数据采集 | 第21页 |
2.2.3 数据处理与量测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明清古建筑营造方法 | 第23-34页 |
3.1 古建筑形式与构件 | 第23-26页 |
3.1.1 我国古建筑形式 | 第23-25页 |
3.1.2 古建构件信息 | 第25-26页 |
3.2 明清营造技术与计算 | 第26-32页 |
3.2.1 法式计算方法 | 第26-29页 |
3.2.2 权衡表释译与调整 | 第29-30页 |
3.2.3 分类方法制定 | 第30-31页 |
3.2.4 重要数据量测与规则制定 | 第31-32页 |
3.3 景祺阁后院正殿构件推算 | 第32页 |
3.4 营造技术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结合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明清古建筑遗址营造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 第34-50页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4-38页 |
4.1.1 功能分析 | 第34-36页 |
4.1.2 数据要求和数据库设定分析 | 第36-37页 |
4.1.3 数据库模式 | 第37-38页 |
4.2 系统设计 | 第38-43页 |
4.2.1 总体框架设计 | 第38-39页 |
4.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39-43页 |
4.3 数据库设计 | 第43-49页 |
4.3.1 数据库选择 | 第44页 |
4.3.2 概念模型设计 | 第44页 |
4.3.3 实体设计 | 第44页 |
4.3.4 数据库模型设计 | 第44-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应用 | 第50-64页 |
5.1 系统环境与开发工具 | 第50页 |
5.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第50-56页 |
5.2.1 用户登录实现 | 第50-52页 |
5.2.2 数据存储功能实现 | 第52页 |
5.2.3 添加删除更新功能实现 | 第52-54页 |
5.2.4 查询搜索功能实现 | 第54页 |
5.2.5 构件计算功能实现 | 第54-55页 |
5.2.6 可视化功能实现 | 第55-56页 |
5.3 故宫古建筑遗址重建应用 | 第56-63页 |
5.3.1 数据采集获取 | 第57-59页 |
5.3.2 明清古建筑营造数据管理系统计算 | 第59-60页 |
5.3.3 建立模型存档与展示 | 第60-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总结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