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流噪声方面的研究 | 第13-15页 |
·拖曳线列阵隔振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遗传算法的进展及其应用 | 第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拖曳线列阵隔振系统结构振动理论 | 第18-29页 |
·拖曳线列阵隔振系统的结构及隔振性能理论分析方法 | 第18-21页 |
·结构振动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21-24页 |
·振动结构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方法 | 第24-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拖曳线列阵隔振系统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29-47页 |
·拖曳线列阵隔振系统有限元建模及计算 | 第29-33页 |
·隔振系统有限元建模 | 第29-33页 |
·隔振系统有限元模型计算 | 第33页 |
·拖曳线列阵隔振系统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33-44页 |
·隔振系统静力分析 | 第33-35页 |
·隔振系统模态分析 | 第35-36页 |
·隔振系统隔振性能分析 | 第36-38页 |
·隔振系统中考虑护套和隔振组件之间的摩擦影响 | 第38-39页 |
·隔振系统参数计算分析 | 第39-44页 |
·考虑负载(声振模块)作用下的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基于参数化模型实现隔振系统隔振性能的参数影响分析 | 第47-51页 |
·隔振系统有限元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47页 |
·隔振系统不同参数对隔振系统的影响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应用遗传算法实现隔振系统参数优化 | 第51-73页 |
·自适应伪并行改进遗传算法 | 第51-57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遗传算法的运算过程 | 第52-53页 |
·遗传算法的数学理论 | 第53页 |
·遗传算法的实现 | 第53-57页 |
·24m 拖曳线列阵隔振系统二维流固耦合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第57-59页 |
·隔振系统二维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隔振系统二维流固耦合模型结果分析 | 第58页 |
·考虑负载(声振模块)作用下的隔振系统二维流固耦合模型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24m 拖曳线列阵隔振系统二维流固耦合模型参数分析文件的建立 | 第59-60页 |
·伪并行改进遗传算法在隔振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第60-72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 | 第60页 |
·隔振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 第60-61页 |
·基于APDL 的伪并行改进遗传算法的流程 | 第61-63页 |
·隔振系统参数优化结果分析 | 第63-70页 |
·考虑负载(声振模块)作用下的隔振系统参数优化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大摘要 | 第8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