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生物质能概况 | 第11页 |
·生物质能利用途径 | 第11-12页 |
·生物质气化原理及气化反应器 | 第12-15页 |
·生物质气化原理 | 第12-13页 |
·生物质气化反应器 | 第13-15页 |
·内循环流化床的研究 | 第15页 |
·开发内循环流化床的目的 | 第15页 |
·内循环流化床的主要优点 | 第15页 |
·国内外内循环流化床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7-18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试验装置与测量方法 | 第19-27页 |
·冷态试验装置主体介绍 | 第19-21页 |
·试验装置主要部件设计 | 第21-23页 |
·环形L 阀设计 | 第21页 |
·旋风分离器的设计 | 第21-22页 |
·布风装置的设计 | 第22-23页 |
·锥形分料器的设计 | 第23页 |
·实验物料及临界流化风速的测定 | 第23-25页 |
·试验过程与数据测试 | 第25-26页 |
·试验过程 | 第25页 |
·试验测试的主要参数 | 第25-26页 |
·实验步骤 | 第26-27页 |
第3章 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 第27-38页 |
·石英沙在中心提升管内循环流化床中的流化状态 | 第27-28页 |
·提升管风速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 | 第28-30页 |
·鼓泡床风速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 | 第30-32页 |
·鼓泡床物料静床高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粒径大小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颗粒循环流率的计算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颗粒循环流率动力学预测模型 | 第38-51页 |
·动力学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8-46页 |
·颗粒通过提升管进料孔速度 | 第39页 |
·颗粒循环流率与孔口速度关系 | 第39-40页 |
·孔口两侧压差 | 第40-41页 |
·流化床内空隙率的计算 | 第41-43页 |
·提升管中颗粒相速度 | 第43-44页 |
·颗粒终端速度的计算 | 第44-45页 |
·环形鼓泡区域物料流化状态床高 | 第45-46页 |
·模型结构 | 第46页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基于BP 人工神经网络的颗粒循环流率预测模型 | 第51-59页 |
·BP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51-56页 |
·BP 神经网络简介 | 第51-52页 |
·BP 神经网络传递函数 | 第52-53页 |
·BP 神经网络学习过程 | 第53页 |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 | 第53-56页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60页 |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5-66页 |
详细摘要 | 第66-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