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板厂剪切线基础自动化跟踪及顺序控制优化技术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项目研究内容与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厚板剪切线基础自动化系统 | 第14-30页 |
2.1 剪切线工艺流程 | 第14-15页 |
2.2 剪切线主要工序分析 | 第15-17页 |
2.2.1 切头剪主要工序分析 | 第16页 |
2.2.2 双剖剪主要工序分析 | 第16-17页 |
2.2.3 定尺剪主要工序分析 | 第17页 |
2.2.4 剪切线工序优化方法的分析及方向 | 第17页 |
2.3 剪切线基础自动化系统构成 | 第17-20页 |
2.4 剪切线基础自动化软件硬件分析 | 第20-23页 |
2.5 剪切线物料跟踪系统 | 第23-27页 |
2.5.1 概述 | 第23-24页 |
2.5.2 钢板映像 | 第24-25页 |
2.5.3 跟踪输入信号 | 第25页 |
2.5.4 辊道占用/空闲信号 | 第25页 |
2.5.5 剪切跟踪区建立/释放信号 | 第25-26页 |
2.5.6 剪切刀数计算 | 第26-27页 |
2.6 顺序控制功能 | 第27-28页 |
2.6.1 综述 | 第27-28页 |
2.6.2 钢板的自动搬运 | 第28页 |
2.6.3 设备位置控制 | 第28页 |
2.6.4 钢板剪切自动定位 | 第28页 |
2.6.5 剪机的剪切过程 | 第28页 |
2.7 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3章 切头剪的跟踪和顺序控制分析及改造 | 第30-42页 |
3.1 切头剪的跟踪和顺序控制分析 | 第30页 |
3.2 切头剪改造方案综述 | 第30-33页 |
3.3 跟踪和顺序控制的改造 | 第33-39页 |
3.3.1 传动系统改造 | 第34-35页 |
3.3.2 L1系统改造 | 第35-38页 |
3.3.3 HMI系统改造 | 第38页 |
3.3.4 PDA系统改造 | 第38-39页 |
3.4 优化母板的送钢改进 | 第39页 |
3.5 缩短第一刀剪切的等待时间 | 第39页 |
3.6 减少规律性故障 | 第39-40页 |
3.7 接口改造 | 第40-42页 |
第4章 双剖剪的跟踪和顺序控制分析及改造 | 第42-52页 |
4.1 双剖剪的跟踪和顺序控制分析 | 第42页 |
4.2 改造方案综述 | 第42-45页 |
4.3 跟踪和顺序控制的改造 | 第45-48页 |
4.3.1 L1系统改造 | 第45-47页 |
4.3.2 HMI系统改造 | 第47-48页 |
4.3.3 PDA系统改造 | 第48页 |
4.4 减少规律性故障 | 第48-49页 |
4.5 接口改造 | 第49-52页 |
第5章 定尺剪的跟踪和顺序控制分析及改造 | 第52-64页 |
5.1 定尺剪的跟踪和顺序控制分析 | 第52页 |
5.2 改造方案综述 | 第52-55页 |
5.3 跟踪和顺序控制改造 | 第55-61页 |
5.3.1 传动系统改造 | 第56页 |
5.3.2 L1系统改造 | 第56-60页 |
5.3.3 HMI系统改造 | 第60页 |
5.3.4 PDA系统改造 | 第60-61页 |
5.4 优化母板的送钢原则 | 第61页 |
5.5 缩短第一刀剪切的等待时间 | 第61-62页 |
5.6 减少规律性故障 | 第62页 |
5.7 接口改造 | 第62-64页 |
第6章 系统优化后的运行效果 | 第64-72页 |
6.1 改造后的剪切线基础自动化系统 | 第64页 |
6.2 切头剪区域 | 第64-65页 |
6.2.1 优化方案说明 | 第64页 |
6.2.2 典型样本数据分析 | 第64-65页 |
6.3 双剖剪区域 | 第65-66页 |
6.3.1 优化方案说明 | 第65-66页 |
6.3.2 典型样本数据分析 | 第66页 |
6.4 定尺剪区域 | 第66-69页 |
6.4.1 优化方案说明 | 第66-68页 |
6.4.2 典型样本数据分析 | 第68-69页 |
6.5 实际生产中的综合效果 | 第69-72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