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各类型高等学校论文--留学教育、互派教授论文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导论第15-3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5-18页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第15-17页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8-29页
        1.2.1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8-26页
        1.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6-29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9-30页
        1.3.1 研究思路第29页
        1.3.2 研究方法第29-30页
    1.4 研究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第30-32页
        1.4.1 研究内容第30页
        1.4.2 技术路线图第30-32页
第2章 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第32-41页
    2.1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分析第32-33页
        2.1.1 通过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第32页
        2.1.2 通过产学研促进经济增长第32-33页
        2.1.3 拉动国内需求第33页
        2.1.4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和产业结构优化第33页
    2.2 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机理分析第33-34页
        2.2.1 经济增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第33-34页
        2.2.2 经济实力决定着教育方向、手段和内容第34页
        2.2.3 经济增长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第34页
        2.2.4 经济增长促进高等教育体系结构不断完善第34页
    2.3 中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第34-41页
        2.3.1 协整分析的基本理论第35-37页
        2.3.2 中国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第37-39页
        2.3.3 结论与启示第39-41页
第3章 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第41-72页
    3.1 中国新疆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第41-48页
        3.1.1 中国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第41-44页
        3.1.2 中国新疆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44-47页
        3.1.3 中国新疆高等教育发展前景第47-48页
    3.2 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第48-56页
        3.2.1 哈萨克斯坦高等学校发展现状第48-50页
        3.2.2 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50-53页
        3.2.3 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前景第53-56页
    3.3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第56-61页
        3.3.1 高等学校发展现状第56-57页
        3.3.2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57-58页
        3.3.3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前景第58-61页
    3.4 吉尔吉斯斯坦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第61-64页
        3.4.1 吉尔吉斯斯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第61-62页
        3.4.2 吉尔吉斯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62-64页
        3.4.3 吉尔吉斯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前景第64页
    3.5 塔吉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第64-68页
        3.5.1 塔吉克斯坦高等学校基本情况第65-66页
        3.5.2 塔吉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66-67页
        3.5.3 塔吉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前景第67-68页
    3.6 土库曼斯坦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第68-72页
        3.6.1 土库曼斯坦高等学院基本情况第68-69页
        3.6.2 土库曼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69-70页
        3.6.3 土库曼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前景第70-72页
第4章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优势和机遇第72-78页
    4.1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必要性分析第72-73页
        4.1.1 新疆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要第72页
        4.1.2 新疆作为东联西出的桥头堡地位需要第72-73页
        4.1.3 提升新疆乃至我国在中亚地区影响力的需要第73页
        4.1.4 “丝绸之路经济带”软实力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第73页
    4.2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优势第73-75页
        4.2.1 地缘优势第73-74页
        4.2.2 语言环境优势第74页
        4.2.3 人文优势第74页
        4.2.4 学科和专业优势第74-75页
        4.2.5 经济发展优势第75页
    4.3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机遇第75-78页
        4.3.1 “上海合作组织”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第75-76页
        4.3.2 中国“入世”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第76页
        4.3.3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更加凸显向西开放地位第76页
        4.3.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新机遇第76-78页
第5章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现状分析第78-88页
    5.1 高等教育合作平台第78-80页
        5.1.1 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第78页
        5.1.2 中国中亚国家大学生交流基地第78页
        5.1.3 中俄哈蒙阿尔泰区域高校校长联合会第78-79页
        5.1.4 俄语中心第79页
        5.1.5 学术研讨会第79页
        5.1.6 校际合作协议和援外培训项目第79-80页
    5.2 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建设第80-83页
        5.2.1 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建设第80页
        5.2.2 孔子学院布局第80-81页
        5.2.3 研发对外汉语教材第81页
        5.2.4 培养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第81-82页
        5.2.5 完善教学体系第82页
        5.2.6 推广文化活动第82页
        5.2.7 拓展合作领域第82-83页
        5.2.8 教研一体化第83页
    5.3 来华留学生教育第83-85页
        5.3.1 来华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第83-84页
        5.3.2 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日益完善第84-85页
        5.3.3 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不断优化第85页
    5.4 与中亚国家合作办学第85-86页
        5.4.1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刚刚起步第85-86页
        5.4.2 输出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境外办学需求渐增第86页
    5.5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86-88页
        5.5.1 新疆高校自发建设了校内区域和国别研究机构第86-87页
        5.5.2 与中亚国家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第87页
        5.5.3 培养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后备专门人才第87-88页
第6章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中的问题透视第88-95页
    6.1 平台建设方面第88-89页
        6.1.1 合作平台层次不高第88页
        6.1.2 交流平台相对狭窄第88页
        6.1.3 对外宣传不够第88-89页
    6.2 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第89-91页
        6.2.1 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对境外孔子学院发展支撑不够第89页
        6.2.2 合作方对外来文化抵触第89页
        6.2.3 高校教师派出能力有限第89-90页
        6.2.4 发展定位不明确第90页
        6.2.5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第90-91页
        6.2.6 面向中亚国家学生的教学体系不成熟第91页
    6.3 来华留学生教育方面第91-92页
        6.3.1 来疆留学生占比较小第91页
        6.3.2 来疆留学生结构不合理第91-92页
        6.3.3 奖学金名额有限,影响范围不大第92页
    6.4 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方面第92-93页
        6.4.1 新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第92页
        6.4.2 对周边国家高等教育状况了解不够第92-93页
        6.4.3 境外办学的可行性尚待进一步论证第93页
    6.5 区域和国别研究方面第93-95页
        6.5.1 高层次的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建设滞后第93-94页
        6.5.2 区域和国别研究人才和资金不足第94页
        6.5.3 区域和国别专门研究成果不多第94-95页
第7章 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经验与启示第95-110页
    7.1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经验分析第95-97页
        7.1.1 国家领导人重视第95-96页
        7.1.2 灵活、连续、富有吸引力的政策第96页
        7.1.3 规划实施系列国际教育交流项目第96-97页
        7.1.4 开放包容,国际合作增强第97页
        7.1.5 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自身优势第97页
    7.2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经验分析第97-99页
        7.2.1 开放灵活的合作机制第97-98页
        7.2.2 积极参与欧盟的教育项目第98页
        7.2.3. 重视欧盟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98页
        7.2.4 重视虚拟远程网络教学第98-99页
        7.2.5 加快境外学分、学历的互认第99页
    7.3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经验分析第99-101页
        7.3.1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定位准确第99页
        7.3.2 政府的有力支持第99-100页
        7.3.3 积极发挥高等院校主导作用第100页
        7.3.4 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模式多样化第100-101页
    7.4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经验分析第101-102页
        7.4.1 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第101页
        7.4.2 注重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第101-102页
        7.4.3 完善的留学服务体系第102页
    7.5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经验分析第102-104页
        7.5.1 加入博洛尼亚进程,构建欧盟互认的教育体系第102-103页
        7.5.2 改革高校招生制度,实行统一入学考试第103页
        7.5.3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第103-104页
        7.5.4 实施创新型高校发展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第104页
        7.5.5 加强质量评估,确保高校办学水平第104页
    7.6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经验分析第104-106页
        7.6.1 高层频繁往来成为教育交流合作的推力第104-105页
        7.6.2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为重要交流平台第105页
        7.6.3 合作协议为教育合作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105-106页
        7.6.4 多样化合作形式是双方教育合作助推剂第106页
    7.7 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经验的启示第106-110页
        7.7.1 法律政策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保障第106-107页
        7.7.2 机制和平台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第107页
        7.7.3 政府主导、高位推动可以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第107-108页
        7.7.4 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重要内容第108页
        7.7.5 课程标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关键因素第108页
        7.7.6 发挥地区优势是与周边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途径第108-110页
第8章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构想第110-118页
    8.1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总体思路与战略第110-111页
        8.1.1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总体思路第110页
        8.1.2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设计第110-111页
    8.2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第111-115页
        8.2.1 双边合作模式和多边合作模式第111-112页
        8.2.2 政府、高校、学科专业和教师合作模式第112-113页
        8.2.3 共同体模式和实体模式第113-114页
        8.2.4 输入模式和输出模式第114页
        8.2.5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合作模式第114-115页
    8.3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第115-118页
        8.3.1 定期会晤机制第115-116页
        8.3.2 平等磋商机制第116页
        8.3.3 协调实施机制第116页
        8.3.4 利益分配机制第116页
        8.3.5 质量保障机制第116-117页
        8.3.6 奖惩激励机制第117页
        8.3.7 风险防范机制第117页
        8.3.8 成果共享机制第117-118页
第9章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对策研究第118-128页
    9.1 合作平台建设第118-119页
        9.1.1 在中国新疆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大学的实体大学第118页
        9.1.2 实施泛中亚地区共同教育行动计划第118页
        9.1.3 定期举办中国——中亚国家教育部长和大学校长论坛第118-119页
        9.1.4 对新疆高等教育的加大经费投入和采取优惠政策第119页
        9.1.5 对新疆高等教育领域赴周边国家的出访交流工作采取宽松政策第119页
    9.2 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第119-123页
        9.2.1 合理规划中亚国家孔子学院布点第119-120页
        9.2.2 提高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的统筹管理与服务能力第120页
        9.2.3 指导高校加强对孔子学院运行的管理第120-121页
        9.2.4 高度重视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队伍建设第121页
        9.2.5 多渠道培养和培训国际汉语教师第121-122页
        9.2.6 研发适合中亚国家国情的汉语教材和教学资源第122页
        9.2.7 积极推进新疆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第122-123页
        9.2.8 建立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年报制度第123页
    9.3 来华留学生教育第123-125页
        9.3.1 加大对新疆来华留学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第123页
        9.3.2 鼓励我国大型外向型企业参与来华留学生教育第123-124页
        9.3.3 发挥高校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主体作用第124页
        9.3.4 重视来华留学师资队伍和留管干部队伍建设第124-125页
    9.4 中外合作办学第125-126页
        9.4.1 尽快启动对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第125页
        9.4.2 尽早启动中吉大学和中塔大学建设论证工作第125页
        9.4.3 积极引入欧美发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第125-126页
    9.5 区域和国别研究工作第126-128页
        9.5.1 力促新疆高校建立国家级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第126页
        9.5.2 设立中亚国家区域和国别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第126页
        9.5.3 组建高水平中亚问题研究团队第126-128页
第10章 全文总结第128-132页
    10.1 主要研究工作第128页
    10.2 主要研究结论第128-130页
    10.3 研究可能的创新第130-131页
    10.4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作者简历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翅独尾草两性花—雌全同株性系统和种子休眠的适应意义
下一篇:新疆大喀纳斯旅游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消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