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我国公民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7页
    (一) 研究目的第11页
    (二) 研究综述第11-14页
        1. 研究综述第11-14页
        2.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第14页
    (三)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14-15页
        1. 理论研究意义第14-15页
        2. 实践研究价值第15页
    (四) 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五) 本文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一、 公民教育相关理论第17-26页
    (一) 马克思教育思想是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第17-18页
        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实质第17-18页
        2. 马克思的教育实践思想第18页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着我国公民教育实践第18-20页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18-19页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指导公民教育的实施第19-20页
    (三) 公民教育内涵界定第20-24页
        1. 公民与公民教育第20-22页
        2. 公民教育的内容第22-23页
        3. 公民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第23页
        4.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23-24页
    (四) 现阶段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意义第24-26页
        1. 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培养公共精神第24页
        2. 影响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升公共政策的实际执行力第24-25页
        3. 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与理性,促使公民参与形成制度化第25页
        4. 培育理性公民,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建设第25-26页
        5. 塑造现代公民,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第26页
二、 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的现状分析第26-30页
    (一) 当前我国公民教育取得的主要成就第26-28页
        1. 国家逐渐重视公民教育第27页
        2. 公民教育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第27-28页
        3. 公民教育内容和方式日渐丰富第28页
    (二) 现阶段我国公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8-30页
        1. 公民参与制度化水平不能满足公民教育发展第28-29页
        2. 缺乏公民社会的基本理念与素养第29页
        3. 公民教育内容与方式落后时代发展第29-30页
三、 我国公民教育问题成因分析第30-36页
    (一) 公民意识落后于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实第30-31页
        1. 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应有的现代公民意识第30页
        2. 公民欠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应具备的法律规则理念第30-31页
    (二) 未建立多层次的公民教育体系第31-34页
        1. 国家层面:公民参与制度化水平偏低第31-32页
        2. 社会层面:公民价值理念尚未普及第32-33页
        3. 公民个人层面:公民素质偏低,参与水平不高第33-34页
    (三) 现行教育体系影响公民教育实施第34-36页
        1. 教育考核体系影响公民教育落实第34页
        2. 公民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第34-35页
        3. 公民教育内容交叉重复化第35页
        4. 公民教育方式单一化形式化第35-36页
四、 增强公民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第36-44页
    (一) 结合时代要求,运用马克思教育思想指导公民意识发展第36-37页
        1. 提倡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第36-37页
        2. 推动公民教育实践,培养现代公民法治意识第37页
    (二) 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第37-41页
        1. 国家层面:政府职能转变为公民教育提供实践场所第37-38页
        2. 社会层面:建立社会环境支持系统是拓展公民教育实践的重要方式第38-40页
        3. 公民个人层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自我修养第40-41页
    (三) 完善相关教育体制是发展公民教育的必要条件第41-44页
        1. 形成不同层级的评价体系第41页
        2. 改进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第41页
        3. 建设专业化的公民教育教师队伍第41-42页
        4. 注重公民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多样化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一、 中文类参考文献第45-47页
        (一) 著作类第45-46页
        (二) 论文类第46-47页
    二、 外文类参考文献第47-49页
        (一) 著作类第47-48页
        (二) 论文类第48-4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欧规范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对比研究
下一篇:消费者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