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焦化工业园区大气中有害物质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焦化工业简述 | 第11-12页 |
1.3 焦化园区大气有害物对人体危害 | 第12-14页 |
1.3.1 有害物对人体危害的类型 | 第12页 |
1.3.2 有害物对人体危害的方式 | 第12-13页 |
1.3.3 有害物对人体危害的作用 | 第13-14页 |
1.4 焦化生产过程有害物概述 | 第14-18页 |
1.4.1 备煤 | 第14页 |
1.4.2 炼焦 | 第14-17页 |
1.4.3 熄焦 | 第17页 |
1.4.4 化学产品生产 | 第17-18页 |
1.4.5 其它过程 | 第18页 |
1.5 焦化业大气危害控制对策发展现状 | 第18-23页 |
1.5.1 国外焦化业危害控制对策及趋势 | 第18-20页 |
1.5.2 国内焦化业危害控制对策及趋势 | 第20-23页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2章 焦化园区大气中有害物质分析方案 | 第24-27页 |
2.1 分析对象选择 | 第24页 |
2.2 分析有害物质选择 | 第24-25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3.1 采样时间的确定 | 第25页 |
2.3.2 采样布点和采样频率 | 第25页 |
2.3.3 研究使用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2.3.4 研究依据标准 | 第26页 |
2.4 分级评估方法 | 第26-27页 |
第3章 焦化园区中有害物质调查与分析 | 第27-44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重点监测有害物质选择 | 第27-30页 |
3.2.1 建设施工过程有害物质分析 | 第27-28页 |
3.2.2 重点监测有害物质的筛选 | 第28-30页 |
3.3 有害物质排放量调查 | 第30-43页 |
3.3.1 园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排放量调查 | 第30-36页 |
3.3.2 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排放量调查 | 第36-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园区大气危害程度分级评估研究 | 第44-63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园区大气中有害物危害程度分级 | 第44-49页 |
4.2.1 排放量超标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4.2.2 园区大气环境风险分级 | 第46-49页 |
4.3 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危害程度分级 | 第49-62页 |
4.3.1 有毒作业分级 | 第50-60页 |
4.3.2 粉尘作业分级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大气中有害物质控制对策研究 | 第63-82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焦化园重点物质分类控制技术建立 | 第63-75页 |
5.2.1 分类控制技术基本要素判定 | 第63-66页 |
5.2.2 分类控制技术选择及应用 | 第66-74页 |
5.2.3 分类控制技术控制效果评价 | 第74-75页 |
5.3 焦化园区环境工程控制技术 | 第75-79页 |
5.3.1 炼焦车间 | 第75-77页 |
5.3.2 煤气净化车间 | 第77-79页 |
5.3.3 事故状态下荒煤气控制措施 | 第79页 |
5.3.4 工程建设期控制措施 | 第79页 |
5.4 焦化园区环境管理政策研究 | 第79-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个人简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