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论文--森林计测学(测树学)论文--林分测定论文

福建杉木人工林经营密度控制图研制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引言第11-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页
    1.2 研究综述第14-19页
        1.2.1 自然稀疏规律研究第14-15页
        1.2.2 林分经营密度研究第15-18页
        1.2.3 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研究第18-19页
    1.3 空间结构下杉木林抚育间伐第19-20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第20-21页
        1.4.1 研究目标第20页
        1.4.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 技术路线第21-22页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第22-31页
    2.1 自然稀疏方程及密度控制图研究区域第22-23页
    2.2 土壤物理性质及树高最优模型研究区域第23-24页
    2.3 研究方法第24-31页
        2.3.1 杉木林样地布设及土壤物理性质数据获取第24页
        2.3.2 最优树高模型筛选第24-26页
        2.3.3 完满立木度样地确定方法第26-27页
        2.3.4 自然稀疏方程及拟合方法第27页
        2.3.5 经营密度控制图及密度预警图的研制方法第27-28页
        2.3.6 林分空间结构指数第28-30页
        2.3.7 采伐木确定方案第30-31页
3 不同龄组土壤物理性质对比研究第31-36页
    3.1 土壤容重第31-32页
    3.2 土壤孔隙度第32-33页
    3.3 土壤持水量第33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33-36页
        3.4.1 讨论第33-34页
        3.4.2 土壤管理建议第34-36页
4 基于 Cross‐validation 的树高曲线方程第36-41页
    4.1 最优模型的初选第36-38页
    4.2 基于 Cross‐validation 的最优模型的确定第38-39页
    4.3 小结与讨论第39-41页
5 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方程斜率恒定验证第41-45页
    5.1 立地因子与林分密度关系第41-42页
    5.2 不同坡度林分自然稀疏方程第42-43页
    5.3 不同坡位下林分自然稀疏方程第43页
    5.4 不同坡度坡位组合下林分自然稀疏方程第43-45页
6 杉木人工林经营密度图的研建与应用第45-73页
    6.1 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构建第45-47页
    6.2 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应用研究第47-70页
        6.2.1 自然稀疏过程中枯损量计算第47-48页
        6.2.2 低密度林分在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中应用第48-53页
        6.2.3 中密度林分在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中应用第53-57页
        6.2.4 高密度林分在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中应用第57-61页
        6.2.5 密度控制图中应用小结第61-70页
    6.3 水源涵养密度控制图的研建及应用第70-73页
7 基于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的林分密度预警图研制第73-76页
    7.1 杉木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预警图的研制第73-74页
    7.2 基于收获预估预警图的杉木人工林经营建议第74-76页
8 基于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的杉木中幼龄林抚间伐模拟第76-80页
    8.1 伐前的林内竞争及空间分布格局第76-77页
    8.2 采伐木的确定第77-78页
    8.3 伐后的林内竞争及空间分布格局第78-79页
    8.4 小结第79-80页
9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9.1 结论第80-81页
    9.2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011‐2014)第91-92页
作者简介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酵黄芪菌株的筛选及对其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燕山—太行山片区旅游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