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野栽远缘杂交来源的反向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鉴定与分子定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8-22页
    1.1 水稻杂交育种历史第8-15页
        1.1.1 野败与水稻三系杂交育种第8-9页
        1.1.2 诱导性雄性不育与水稻两系杂交育种第9-11页
        1.1.3 水稻一系育种设想第11-12页
        1.1.4 未来水稻育种中的几个重点第12-15页
    1.2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第15-21页
        1.2.1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资源与应用第15-16页
        1.2.2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遗传与定位研究第16-19页
        1.2.3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基因的克隆第19-20页
        1.2.4 水稻雄性不育的机理第20-21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9页
    2.1 植物材料第22页
    2.2 试剂与设备第22页
        2.2.1 试剂第22页
        2.2.2 设备第22页
    2.3 方法步骤第22-29页
        2.3.1 技术路线第22-23页
        2.3.2 反向温敏雄性不育系81S的鉴定与rtms2的定位第23-27页
        2.3.3 遗传图谱构建第27页
        2.3.4 N13S的初步定位第27-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40页
    3.1 81S为反向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第29-30页
    3.2 81S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第30-33页
        3.2.1 81S的不育性由隐性单对基因控制第30-31页
        3.2.2 亲本与不育群体单株的基因组DNA提取结果第31页
        3.2.3 81S不育基因rtms2的初步定位第31-33页
    3.3 新型分子标记的开发与进一步定位第33-36页
    3.4 构建遗传图谱与物理定位第36-37页
    3.5 N13S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第37-40页
4. 讨论第40-42页
    4.1 rtms基因的等位性第40-41页
    4.2 定位中新分子标记的开发第41页
    4.3 发掘野生稻中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种质资源第41-42页
5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52页
缩略词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香蕉枯萎病土壤放线菌的分离及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下一篇: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特征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