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1-13页 |
2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相关理论 | 第13-22页 |
2.1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 | 第13-14页 |
2.1.1 企业集团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资金集中管理的内涵 | 第13页 |
2.1.3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 | 第13-14页 |
2.2 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14-16页 |
2.2.1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 第14-15页 |
2.2.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5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5页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16页 |
2.3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分析 | 第16-21页 |
2.3.1 统收统支模式 | 第16页 |
2.3.2 拨付备用金模式 | 第16-17页 |
2.3.3 内部银行模式 | 第17页 |
2.3.4 结算中心模式 | 第17-18页 |
2.3.5 财务公司模式 | 第18-19页 |
2.3.6 五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19-20页 |
2.3.7 新兴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 | 第22-30页 |
3.1 资金集中管理原则 | 第22-24页 |
3.1.1 集中性原则 | 第22页 |
3.1.2 时机性原则 | 第22页 |
3.1.3 协同性原则 | 第22-23页 |
3.1.4 权变性原则 | 第23页 |
3.1.5 求利性原则 | 第23-24页 |
3.2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设计的目标 | 第24-25页 |
3.2.1 安全性目标 | 第24页 |
3.2.2 流动性目标 | 第24-25页 |
3.2.3 收益性目标 | 第25页 |
3.3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的依据 | 第25-29页 |
3.3.1 集权程度 | 第25-26页 |
3.3.2 企业集团生命周期 | 第26-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实施策略及保障体系 | 第30-39页 |
4.1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实施策略 | 第30-32页 |
4.1.1 资金集中管理项目启动阶段 | 第30页 |
4.1.2 资金集中管理项目设计阶段 | 第30-31页 |
4.1.3 资金集中管理项目实现阶段 | 第31-32页 |
4.2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保障体系 | 第32-37页 |
4.2.1 完善集团组织架构和模式运行环境 | 第33页 |
4.2.2 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网络信息系统 | 第33-34页 |
4.2.3 完善资金集中管理风险监控体系 | 第34-35页 |
4.2.4 建立健全资金管理预算体系 | 第35-36页 |
4.2.5 完善资金集中结算功能 | 第36-37页 |
4.2.6 完善人力资源建设 | 第3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5 案例分析--KS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 | 第39-54页 |
5.1 KS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现状分析 | 第39-41页 |
5.2 KS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及运行机制设计 | 第41-51页 |
5.3 KS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运用效果预测分析 | 第51-52页 |
5.4 KS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实施策略 | 第52页 |
5.5 KS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保障体系 | 第52-5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5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54-55页 |
6.2.2 进一步的工作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