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及其对离析和泌水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对混凝土流变性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4 国内外对混凝土离析和泌水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原材料对新拌混凝土流变性的影响 | 第18-4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20页 |
2.1.1 水泥 | 第18页 |
2.1.2 粉煤灰 | 第18页 |
2.1.3 石 | 第18-19页 |
2.1.4 砂 | 第19页 |
2.1.5 减水剂 | 第19-20页 |
2.1.6 水 | 第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2.3 混凝土配合比方案 | 第24-27页 |
2.4 水胶比对新拌混凝土流变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2.5 砂率对新拌混凝土流变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2.6 减水剂对新拌混凝土流变性的影响 | 第29-38页 |
2.6.1 不同水胶比下减水剂掺量的影响 | 第29-36页 |
2.6.2 不同减水剂及掺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2.7 粉煤灰掺量对新拌混凝土流变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2.8 胶凝材料用量对新拌混凝土流变性的影响 | 第39-41页 |
2.9 建立屈服剪切应力-塑性粘度流变图像 | 第41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新拌混凝土流变性对离析和泌水的影响 | 第43-54页 |
3.1 离析的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3.2 泌水的研究方法 | 第44-47页 |
3.3 新拌混凝土流变性对离析的影响 | 第47-50页 |
3.4 新拌混凝土流变性对泌水的影响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离析和泌水对混凝土均质性的影响 | 第54-71页 |
4.1 混凝土的粗骨料分布 | 第54-65页 |
4.1.1 研究方法 | 第54-55页 |
4.1.2 试验方案 | 第55-59页 |
4.1.3 试验结果 | 第59-65页 |
4.2 竖直方向上混凝土的渗透性 | 第65-68页 |
4.2.1 研究方法 | 第65页 |
4.2.2 试验方案——电通量法 | 第65-66页 |
4.2.3 试验结果 | 第66-68页 |
4.3 竖直方向上混凝土的孔结构 | 第68-69页 |
4.3.1 试验方法——压汞法(MIP) | 第68页 |
4.3.2 试验结果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