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外治法(物理疗法)论文--推拿、按摩、捏积论文

颤压“颈三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9-11页
对象与方法第11-14页
    1 研究对象第11页
    2 病例选择标准第11-12页
        2.1 诊断标准第11页
        2.2 纳入标准第11页
        2.3 排除标准第11页
        2.4 中止标准第11-12页
        2.5 脱落标准第12页
        2.6 剔除标准第12页
    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3.1 配对设计自身对照第12页
        3.2 治疗方案第12页
            3.2.1 操作方法第12页
            3.2.2 治疗时间第12页
            3.2.3 注意事项第12页
        3.3 观察指标第12-13页
            3.3.1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第12-13页
            3.3.2 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第13页
            3.3.3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第13页
    4 病人安全性评价第13页
    5 病人依从性保证第13页
    6 统计学处理第13-14页
结果第14-17页
    1 一般资料第14-15页
        1.1 年龄分布第14页
        1.2 性别分布第14页
        1.3 病程分布第14-15页
    2 临床疗效第15-17页
        2.1 年龄与颤压“颈三线”的疗效第15页
        2.2 性别与颤压“颈三线”的疗效第15页
        2.3 治疗前、2 个疗程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第15-16页
        2.4 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第16-17页
理论探讨第17-25页
    1 传统医学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论述第17-18页
    2 现代医学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论述第18-21页
    3 导师的颤压“颈三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机制探讨第21-24页
        3.1 创立依据第21-24页
            3.1.1 西医理论第21-23页
            3.1.2 中医理论第23-24页
        3.2 手法特点第24页
    4 问题与展望第24-25页
结论第25-26页
致谢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29页
附录1 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报告表第29-38页
附录2 文献综述第38-51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丁二烯萃取精馏装置工艺设计及模拟优化分析
下一篇:补肾化痰活瘀方治疗肾虚痰凝血瘀型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