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薯类作物论文--马铃薯(土豆)论文

马铃薯miR166及其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表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21页
    1.1 小RNA(Small RNA)概述第9-10页
    1.2 miRNA第10-15页
        1.2.1 miRNA的发现第10-11页
        1.2.2 miRNA的生物合成第11-12页
        1.2.3 miRNA的作用机制第12-13页
        1.2.4 植物miRNA调控的主要靶标第13-14页
        1.2.5 植物miRNA的功能第14-15页
            1.2.5.1 miRNA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第14页
            1.2.5.2 miRNA参与植物的激素应答和信号转导第14-15页
            1.2.5.3 miRNA与植物代谢以及胁迫应答调控第15页
    1.3 转录因子第15-19页
        1.3.1 HD-Zip转录因子概述第15-16页
        1.3.2 HD-ZipⅢ转录因子第16-17页
        1.3.3 ami RNA技术第17-19页
            1.3.3.1 amiRNA技术在植物育种和抗非生物胁迫方面的应用第17-19页
            1.3.3.2 miR166/HD-ZipⅢ的研究现状第19页
    1.4 全文总体研究路线第19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9-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32页
    2.1 材料第21-22页
        2.1.1 植物材料第21页
        2.1.2 菌株和质粒第21页
        2.1.3 工具酶和试剂第21页
        2.1.4 仪器设备第21-22页
    2.2 方法第22-32页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2页
        2.2.2 马铃薯的胁迫处理第22页
        2.2.3 RNA提取和cDNA合成第22页
        2.2.4 StHB14/15和StREV cDNA的克隆第22-23页
            2.2.4.1 回收片段与克隆载体连接第23页
            2.2.4.2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23页
            2.2.4.3 阳性克隆的检测及测序第23页
        2.2.5 RLM-RACE验证miRNA靶基因切割位点第23-25页
        2.2.6 马铃薯miR166b/ StHB14/15和StREV的表达量分析第25-27页
            2.2.6.1 miR166b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第25-26页
            2.2.6.2 StHB14/15和StREV的qRT-PCR表达分析第26-27页
        2.2.7 miR166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第27-29页
            2.2.7.1 amiRNA的产生第27-28页
            2.2.7.2 miR166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8-29页
            2.2.7.3 植物表达载体的PCR和酶切鉴定第29页
        2.2.8 农杆菌工程菌液的制备第29-30页
            2.2.8.1 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9页
            2.2.8.2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冻融法转化第29-30页
        2.2.9 马铃薯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30-31页
            2.2.9.1 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第30页
            2.2.9.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试管薯转化第30-31页
        2.2.10 转基因马铃薯株系PCR检测第31页
        2.2.11 转基因植株形态学指标测定第31-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50页
    3.1 stu-miR166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2-33页
    3.2 stu-miR166b靶基因的预测第33-34页
    3.3 StHB14/StHB15、StREV的克隆第34页
    3.4 StHB14/StHB15、StREV的RLM-RACE验证第34-35页
    3.5 miR166b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5-41页
        3.5.1 StHB14/15和StREV跨膜结构域预测第38-39页
        3.5.2 StHB14/15和StREV翻译后氨基酸加工修饰的预测第39页
        3.5.3 StHB14/15和StREV信号肽的预测第39-40页
        3.5.4 StHB14/15和StREV疏水性预测第40-41页
    3.6 stu-miR166b和StHB14/StHB15、StREV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第41-42页
        3.6.1 stu-miR166b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第41页
        3.6.2 StHB14/15和StREV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第41-42页
    3.7 stu-miR166b和StHB14/StHB15、StREV响应胁迫的表达模式分析第42-45页
        3.7.1 stu-miR166b在马铃薯地上部分响应胁迫的表达模式第42-43页
        3.7.2 stu-miR166b在马铃薯地下部分响应胁迫的表达模式第43-44页
        3.7.3 StHB14/15和StREV在地上部分响应胁迫的表达模式第44页
        3.7.4 StHB14/15和StREV在地下部分响应胁迫的表达模式第44-45页
    3.8 人工amiR166b表达载体的获得第45-47页
    3.9 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PCR检测第47-48页
    3.10 StHB14/15、StREV的转录分析第48-49页
    3.11 T0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测第49-50页
4 讨论第50-52页
5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介第60-61页
导师简介第61-63页
附录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田泰淳文学中的罪恶意识--以《审判》《风媒花》《光藓》三部作品为中心
下一篇:湖北省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