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概述 | 第10-28页 |
1.1 期待可能性概念 | 第10-17页 |
1.1.1 广义的期待可能性概念 | 第11页 |
1.1.2 狭义的期待可能性概念 | 第11页 |
1.1.3 他行为可能性界定法 | 第11-12页 |
1.1.4 行为动机界定法 | 第12-13页 |
1.1.5 期待可能性概念之我见 | 第13-17页 |
1.2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责任论 | 第17-20页 |
1.2.1 心理责任论与规范责任论 | 第18-19页 |
1.2.2 规范责任论与期待可能性理论 | 第19-20页 |
1.3 我国学者关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地位之争 | 第20-28页 |
1.3.1 责任能力要素说 | 第21-23页 |
1.3.2 罪过要素论 | 第23-25页 |
1.3.3 修正的罪过要素论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国外犯罪论体系及实践中的境遇 | 第28-38页 |
2.1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国外犯罪论体系及实践中的发展 | 第28-30页 |
2.1.1 在英美法系国家中的发展 | 第28-29页 |
2.1.2 在大陆法系国家中的发展 | 第29-30页 |
2.2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国外犯罪论体系及实践中的不足 | 第30-34页 |
2.2.1 在英美法系国家中的困境 | 第30-31页 |
2.2.2 在大陆法系国家中的困境 | 第31-34页 |
2.2.3 在社会主义法系国家中的困境 | 第34页 |
2.3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国外犯罪论体系中的状况及实践状况分析 | 第34-38页 |
2.3.1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法哲学冲突 | 第34-35页 |
2.3.2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实践困境 | 第35-37页 |
2.3.3 期待可能性理论存在的合理性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的契合与冲突 | 第38-60页 |
3.1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的契合 | 第38-41页 |
3.1.1 立法理念的契合 | 第38-40页 |
3.1.2 司法实践的契合 | 第40-41页 |
3.2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的冲突 | 第41-53页 |
3.2.1 立法理念的冲突 | 第42-47页 |
3.2.2 定罪标准的冲突 | 第47-53页 |
3.3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的契合与冲突之我见 | 第53-60页 |
3.3.1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的契合之我见 | 第54-56页 |
3.3.2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的冲突之我见 | 第56-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