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0B型敞车弹性体整车模型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车辆模型的研究发展及现状 | 第10-14页 |
| ·刚体车辆模型的研究发展及现状 | 第10-13页 |
| ·弹性体车辆模型的研究发展及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6-23页 |
| ·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概述 | 第16页 |
|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 第16-19页 |
| ·车辆动力学基本原理与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 ·车辆动力学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 ·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21页 |
| ·模态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转K6型转向架侧架静强度分析 | 第23-29页 |
| ·转K6型转向架结构简介 | 第23-25页 |
| ·侧架有限元模型 | 第25-26页 |
| ·侧架作用载荷与约束条件 | 第26页 |
| ·侧架静强度计算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整车车体静强度及振动模态分析 | 第29-45页 |
| ·车体概述 | 第29-30页 |
| ·整车车体静强度分析 | 第30-41页 |
| ·整车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30-31页 |
| ·计算载荷及约束条件 | 第31-34页 |
| ·车体强度计算许用应力 | 第34页 |
| ·车体刚度计算结果 | 第34-35页 |
| ·车体静强度分析 | 第35-41页 |
| ·整车振动模态计算及分析 | 第41-44页 |
|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42页 |
| ·模态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基于整车模型的侧架动应力分析 | 第45-61页 |
| ·C80_B型敞车动力学分析 | 第45-54页 |
| ·C80B型敞车多体动力学建模 | 第45-48页 |
| ·轨道不平顺形式和模型激励方式 | 第48-51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 ·侧架动应力分析 | 第54-60页 |
| ·美国五级轨道谱激励下的侧架动应力分析 | 第54-58页 |
| ·简谐激励下的侧架动应力分析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基于整车模型的侧架疲劳分析 | 第61-68页 |
| ·疲劳分析的意义 | 第61-62页 |
| ·动应力编谱 | 第62-63页 |
| ·材料的疲劳特性与疲劳累积损伤准则 | 第63-66页 |
| ·材料的S-N曲线 | 第63-64页 |
| ·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64-65页 |
| ·非零均值的修正和Miner损伤累积准则 | 第65-66页 |
| ·侧架疲劳分析 | 第66-67页 |
| ·美国五级轨道谱激励下的侧架疲劳分析 | 第66页 |
| ·简谐激励下的侧架疲劳分析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