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有粘合力(凝聚性)土与地基论文

软粘土地基大应变非线性流变固结理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软土的流变固结问题第14-20页
        1.3.1 软土流变机制第14-16页
        1.3.2 土体流变研究的分类第16-18页
        1.3.3 软土流变固结理论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 半解析法及其特点第20-21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1-22页
第二章 变荷载下饱和软粘土一维非线性大应变固结解析理论第22-48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一维大应变固结基本理论第22-27页
        2.2.1 坐标系第22-24页
        2.2.2 流动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第24-25页
        2.2.3 拉格朗日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第25页
        2.2.4 一些基本关系的推导第25-27页
    2.3 简化假定下的一维大应变固结方程及求解第27-32页
        2.3.1 以孔隙比为控制变量的一维大应变固结方程第27页
        2.3.2 以超静孔压为控制变量的一维大应变固结方程第27-28页
        2.3.3 问题的求解第28-32页
    2.4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解析解第32-35页
        2.4.1 常荷载下的解析解第32-33页
        2.4.2 单级等速加荷条件下的解析解第33-35页
        2.4.3 忽略土体自重时的解析解第35页
    2.5 计算与分析第35-47页
        2.5.1 一维大应变固结性状分析第35-37页
        2.5.2 大、小应变固结理论的比较第37-47页
    2.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半解析法在一维固结问题中的应用与验证第48-65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关于成层地基一维线性固结问题的解析解第48-51页
        3.2.1 问题的描述第48-50页
        3.2.2 问题的求解第50-51页
    3.3 求解复杂固结问题的半解析法第51-55页
        3.3.1 半解析法的原理和基本解题过程第51-54页
        3.3.2 半解析法程序的基本特点第54-55页
    3.4 对半解析解的检验第55-64页
        3.4.1 半解析解与一维非线性小应变固结解析解的比较第55-58页
        3.4.2 半解析解与变荷载下饱和软土一维大应变固结解析解的比较第58-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饱和软粘土一维大应变线性流变固结分析第65-87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一维大应变线性流变固结问题的描述第65-68页
    4.3 求解过程第68-72页
    4.4 与解析解的比较第72-73页
    4.5 一维大应变线性流变固结性状分析第73-75页
    4.6 一维大、小应变固结分析结果的比较第75-86页
    4.7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饱和软土一维大应变非线性流变固结分析第87-112页
    5.1 引言第87页
    5.2 一维大应变非线性流变固结问题的描述第87-89页
    5.3 问题的求解第89-91页
    5.4 与解析解的比较第91-92页
    5.5 一维大应变非线性流变固结性状分析第92-111页
    5.6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六章 成层饱和软土地基一维大应变流变固结分析第112-127页
    6.1 引言第112页
    6.2 问题的描述与求解第112-113页
    6.3 双层饱和软土地基大应变流变固结性状分析第113-115页
        6.3.1 非线性流变固结分析第113-115页
        6.3.2 线性流变固结分析第115页
    6.4 多层饱和软土地基大应变流变固结性状分析第115-125页
    6.5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7-130页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第127-129页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附录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历届博士学位论文目录第138-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器学习的交通状态判别与预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随机环境下公交系统鲁棒性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