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一) 理论背景 | 第9-10页 |
(二) 现实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一) 土地财政的概念及内涵 | 第11页 |
(二) 土地财政的构成与规模 | 第11-12页 |
(三) 土地财政成因分析 | 第12-13页 |
(四) 土地财政风险与危害 | 第13-14页 |
(五) 土地财政治理对策 | 第14页 |
(六) 研究状况的评价 | 第14-15页 |
四、研究内容和分析方法 | 第15-18页 |
(一)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5-17页 |
(二) 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五、论文预期达到的目标与不足 | 第18-19页 |
(一) 论文预期达到的目标 | 第18页 |
(二)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基本分析 | 第19-35页 |
一、土地财政概述 | 第19-24页 |
(一) 土地财政内涵界定 | 第19页 |
(二) 土地财政的构成与规模 | 第19-24页 |
二、土地财政的形成与发展演化 | 第24-32页 |
(一) 土地财政产生的财政制度基础 | 第24-28页 |
(二) 土地财政产生的土地制度基础 | 第28-31页 |
(三) 土地财政形成发展的阶段划分 | 第31-32页 |
三、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运行过程 | 第32-35页 |
(一) 土地是土地财政运作的基本资源 | 第33页 |
(二) 政府土地部门、财政等相关部门是土地财政运作的主体 | 第33-34页 |
(三) 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是土地财政运作的核心工具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的驱动因素 | 第35-40页 |
一、现行分税制度不健全为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提供经济诱因 | 第35-36页 |
(一) 地方政府的财权、财力与事权不匹配 | 第35-36页 |
(二) 税收返还、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 第36页 |
(三) 地方税收体系建设滞后,缺乏主体税种 | 第36页 |
二、土地权益机制的缺陷为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增加可能因素 | 第36-38页 |
(一) 土地一级市场政府垄断 | 第37页 |
(二) 土地征用程序不规范、补偿标准不合理 | 第37-38页 |
三、土地出让收入管理与分配制度不规范为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提供便利因素 | 第38-39页 |
(一) 土地出让金收支隐秘,缺乏监督与约束 | 第38页 |
(二) 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的配套制度不完善 | 第38页 |
(三) 土地出让金收益分配不合理 | 第38-39页 |
四、政绩考核和官员晋升制度不合理是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的政治诱因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现状及效应——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40-54页 |
一、南京市土地财政现状分析 | 第40-44页 |
(一) 土地财政收入规模与基本经济状况 | 第40-41页 |
(二) 南京市土地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 第41-44页 |
二、南京市土地财政现状特征 | 第44-46页 |
(一) 土地出让收入数额巨大,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 | 第44-45页 |
(二) 房地产业成为最重要的税源产业 | 第45-46页 |
三、土地财政的效应与风险分析 | 第46-54页 |
(一) 土地财政与财政经济发展效应 | 第46-49页 |
(二) 土地财政与公平失衡风险 | 第49-51页 |
(三) 土地财政与寻租腐败风险 | 第51-52页 |
(四) 土地财政与土地资源浪费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土地财政的国内外治理经验 | 第54-61页 |
一、美国土地财政的演化与治理 | 第54-56页 |
(一) 土地财政的发展演化 | 第54-56页 |
(二) 土地财政治理经验 | 第56页 |
二、日本土地财政的发展演化与治理措施 | 第56-58页 |
(一) 土地财政的演化 | 第56-57页 |
(二) 土地财政的治理 | 第57-58页 |
三、中国香港土地财政的演化与治理 | 第58-59页 |
(一) 土地财政的发展演化 | 第58-59页 |
(二) 土地财政的治理措施 | 第59页 |
四、土地财政发展与治理经验比较与启示 | 第59-61页 |
(一) 国内外土地财政发展演变规律 | 第59-60页 |
(二) 国内外土地财政治理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治理的对策 | 第61-69页 |
一、构建新型的地方土地财政税收体系 | 第61-64页 |
(一) 深化改革分税制度,合理划分财权事权 | 第61-62页 |
(二) 优化土地税收结构,加快地方主体税建设 | 第62-63页 |
(三) 改革预算管理制度,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的分配和管理 | 第63-64页 |
(四)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第64页 |
(五) 加强财政体制法制化建设,确保其权威性和稳定性 | 第64页 |
二、深化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 | 第64-67页 |
(一) 调整政府土地管理职能,加强土地出让交易监管 | 第65页 |
(二) 界定“公共利益”,严格约束征地行为 | 第65页 |
(三) 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平衡各方合法权益 | 第65-66页 |
(四) 加强土地储备融资监管,规范政府土地融资行为 | 第66-67页 |
三、强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 第67-69页 |
(一) 树立服务型政府新理念,建立亲民、民主透明政府 | 第67-68页 |
(二) 改变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建立良性的政绩考核制度 | 第68页 |
(三) 强化监督问责,构建“自下而上”的民主负责机制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