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0.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1.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0.2 相关概念解读 | 第11-16页 |
0.2.1 观赏性解读 | 第11-14页 |
0.2.2 电视纪录片观赏性解读 | 第14-16页 |
0.3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 中国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的时代演进 | 第20-24页 |
1.1“形象化政论”阶段:政治主导下的纪录片审美 | 第21页 |
1.2 纪实主义美学阶段:客观纪实观念主导下的纪录片审美 | 第21-22页 |
1.3 多元化发展阶段:大众接受主导下的纪录片审美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2 中国不同类型电视纪录片的观赏性分析 | 第24-29页 |
2.1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类型划分 | 第24-26页 |
2.2 不同题材类型纪录片的观赏性分析 | 第26-29页 |
2.2.1 人文社会题材纪录片 | 第26-27页 |
2.2.2 自然题材纪录片 | 第27-28页 |
2.2.3 理论文献题材纪录片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页 |
3 受众心理对中国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的影响 | 第29-38页 |
3.1 受众心理对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特征的影响 | 第29-33页 |
3.1.1 娱乐心理与纪录片观赏性的平民化特征 | 第29-30页 |
3.1.2 好奇心理与纪录片观赏性的“陌生化”特征 | 第30-31页 |
3.1.3 认知心理与纪录片观赏性的思辨性特征 | 第31-32页 |
3.1.4 求知心理与纪录片观赏性的精英化特征 | 第32-33页 |
3.2 受众心理对中国电视纪录片观赏性创作取向的影响 | 第33-37页 |
3.2.1 题材:多元化与独特性并重 | 第34-35页 |
3.2.2 主题:贴近生活,寓教于乐 | 第35-36页 |
3.2.3 叙事:“悬念性”的故事化表达 | 第36页 |
3.2.4 艺术美: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呈现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4 中国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的范本分析——以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 第38-44页 |
4.1 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赏性元素分析 | 第38-41页 |
4.1.1 视觉元素 | 第38-39页 |
4.1.2 听觉元素 | 第39-40页 |
4.1.3 味觉元素 | 第40-41页 |
4.2 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赏性的美学思考 | 第41-44页 |
4.2.1“天人合一”的和谐美 | 第42页 |
4.2.2 美食背后的人文美 | 第42-43页 |
4.2.3“异乡人”回归的乡愁美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页 |
5 中国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的最佳状态:“视野融合” | 第44-49页 |
5.1 水平视野:观赏者与创作者的“视野融合” | 第45-46页 |
5.2 垂直视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视野融合”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