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双相不锈钢循环水泵异常断裂的失效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0页 |
摘要 | 第7页 |
1.1 引言 | 第7-10页 |
1.1.1 失效与失效分析 | 第7-9页 |
1.1.2 失效分析的意义与任务 | 第9-10页 |
1.2 双相不锈钢国内外研究 | 第10-16页 |
1.2.1 双相不锈钢概述 | 第10-13页 |
1.2.2 双相不锈钢性能特点及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双相不锈钢可靠性研究 | 第14-16页 |
1.3 断裂力学理论研究与发展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7-19页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在役循环水泵材质分析 | 第20-28页 |
摘要 | 第20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循环水泵概况 | 第21-23页 |
2.3 化学成分分析 | 第23-24页 |
2.4 金相组织分析 | 第24-26页 |
2.5 力学性能分析 | 第26-27页 |
2.5.1 冲击韧性评定 | 第26页 |
2.5.2 冲击断口分析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循环水泵异常断裂失效分析 | 第28-54页 |
摘要 | 第28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循环水泵外观检查与取样 | 第28-33页 |
3.2.1 环境介质 | 第28-29页 |
3.2.2 外观检验 | 第29-32页 |
3.2.3 现场取样 | 第32-33页 |
3.3 断口一失效分析 | 第33-39页 |
3.3.1 宏观形貌分析 | 第33-35页 |
3.3.2 三维体式显微形貌分析 | 第35-36页 |
3.3.3 扫描电子显微形貌及能谱分析 | 第36-39页 |
3.4 断口二失效分析 | 第39-46页 |
3.4.1 宏观形貌分析 | 第39-41页 |
3.4.2 扫描电子显微形貌与能谱分析 | 第41-46页 |
3.5 断口三失效分析 | 第46页 |
3.6 分析与讨论 | 第46-53页 |
3.6.1 未焊透 | 第47-49页 |
3.6.2 焊缝区两相比例不匹配 | 第49-51页 |
3.6.3 断裂机理 | 第51-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循环水泵吊耳与筒体断裂失效分析 | 第54-63页 |
摘要 | 第54页 |
4.1 概述 | 第54-56页 |
4.2 吊耳与筒体焊接结合处断裂分析 | 第56-60页 |
4.2.1 宏观形貌分析 | 第56-57页 |
4.2.2 扫描电子显微形貌及能谱分析 | 第57-60页 |
4.3 筒体与筒体拼接焊缝分析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 第63-64页 |
5.1 结论 | 第63页 |
5.2 对策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