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国医学理论论文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肝寒热概念形成、演变与消解的历史考察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1-13页
文献综述第13-21页
    1 肝寒热概念的研究概况第13-16页
        1.1 在古代文献中关于肝寒热概念的探讨第13-14页
        1.2 现代文献中关于肝寒热概念的探讨第14-15页
        1.3 关于肝寒热概念的形成、演变与消解第15-16页
    2 对知识考古学的相关介绍第16-21页
        2.1 知识考古学不同于一般历史学第17-18页
        2.2 知识考古学的话语形成规律第18-21页
上篇 肝寒热概念的形成时期——秦汉时期第21-31页
    1 秦汉时期肝的概念第22-24页
        1.1 脏腑之气应四时之气第22页
        1.2 肝同其余四脏均是脏器,功能主要是“藏”第22-23页
        1.3 五脏通过口和经络与外界之气相通,以决定治疗手段第23-24页
    2 秦汉时期寒热的概念第24-29页
        2.1 《说文解字》中“寒”、“热”的含义第24页
        2.2 秦汉时期“寒”与“热”在中医学中的含义第24-26页
        2.3 《伤寒论》中寒热与“八纲辨证”中寒热的区别第26-29页
    3 秦汉时期肝寒热概念的形成第29-30页
    4 小结第30-31页
中篇 肝寒热概念的发展与过渡时期——晋唐时期第31-41页
    1 晋唐时期肝脏的概念第32-36页
        1.1 肝脏做为五神脏之一,与情志密切相关第33-34页
        1.2 “肝气”与目直接相关,补肝和泻肝法仅用于治疗眼疾第34-35页
        1.3 肝系疾病诊断重脉象,症状包括情志症状与经络循行症状第35-36页
    2 晋唐时期寒热的概念第36-37页
        2.1 脏腑分虚实寒热,虚实指脉象第37页
        2.2 实则热,虚则寒第37页
    3 晋唐时期肝寒热概念的演变第37-38页
    4 小结第38-41页
下篇 肝寒热概念的进一步演变与消解时期——宋金元时期第41-53页
    1 宋金元时期肝的概念第42-45页
        1.1 五脏本气说的产生第43页
        1.2 人体源动力是相火,肝内寄相火,司疏泄第43-44页
        1.3 肝与其他脏腑的名称多用来分析疾病病因病机第44-45页
    2 宋金元时期寒热的概念第45-46页
        2.1 寒热的辨证地位逐渐边缘化第45-46页
        2.2 在肝脏病机的描述中寒热逐渐被虚实替代第46页
    3 肝寒热概念的消解第46-50页
        3.1 寒热概念的进一步发展第47-49页
        3.2 肝脏概念的进一步发展第49-50页
    4 小结第50-53页
结论第53-55页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致谢第63-65页
个人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旋转森林模型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研究
下一篇:水闸除险加固方案的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