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辰鱼散曲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选题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主要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题材内容论 | 第14-46页 |
第一节 赠妓之散曲 | 第15-22页 |
一、赠妓散曲之概况 | 第15-20页 |
二、赠妓散曲之特点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纪游之散曲 | 第22-30页 |
一、羁旅思乡 | 第23-25页 |
二、吊古咏怀 | 第25-30页 |
第三节 咏物之散曲 | 第30-37页 |
一、咏物对象之选取 | 第31-35页 |
二、咏物对象之特点 | 第35-37页 |
第四节 改定之散曲 | 第37-46页 |
一、改定陈大声之曲 | 第37-40页 |
二、改定沈青门之曲 | 第40-43页 |
三、改定金白屿之曲 | 第43-46页 |
第二章 艺术特色论 | 第46-62页 |
第一节 梁辰鱼散曲中的意象和物象艺术 | 第46-50页 |
一、散曲意象和物象的选取 | 第46-48页 |
二、散曲意象的组合形式 | 第48-50页 |
第二节 修辞特色 | 第50-57页 |
一、用典 | 第50-55页 |
二、化用诗词成句 | 第55-57页 |
第三节 题序之特征 | 第57-62页 |
一、题序的文体特征 | 第57-60页 |
二、题序的风格特征 | 第60-62页 |
第三章 格律体制论 | 第62-82页 |
第一节 用韵研究 | 第62-70页 |
一、梁辰鱼散曲用韵之概况 | 第62-66页 |
二、梁辰鱼散曲用韵之特征 | 第66-69页 |
三、梁辰鱼散曲用韵之评价及作用 | 第69-70页 |
第二节 曲调句式研究 | 第70-77页 |
一、一字句 | 第70-71页 |
二、二字句 | 第71-73页 |
三、三字句 | 第73-74页 |
四、四字句 | 第74-75页 |
五、四字句以上的长句 | 第75-77页 |
第三节 曲调组合研究 | 第77-82页 |
一、声情 | 第78-80页 |
二、内容 | 第80-82页 |
第四章 传播接受论 | 第82-90页 |
第一节 散曲在各戏曲选本中的收录情况 | 第82-85页 |
第二节 散曲收录差异及其原因 | 第85-90页 |
一、各选本对梁辰鱼散曲收录的情况及原因 | 第85-89页 |
二、梁辰鱼散曲在各选本中收录的差异及原因 | 第89-90页 |
余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