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匹配追踪算法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相关峭度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章节内容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轴承故障类型及其诊断方法 | 第14-24页 |
2.1 滚动轴承结构 | 第14-15页 |
2.2 轴承的故障类型 | 第15-16页 |
2.3 轴承的故障诊断方法 | 第16-24页 |
2.3.1 振动诊断法 | 第18-21页 |
2.3.1.1 时域分析法 | 第18-19页 |
2.3.1.2 频域分析法 | 第19页 |
2.3.1.3 时频分析法 | 第19-21页 |
2.3.2 包络谱 | 第21-22页 |
2.3.3 轴承故障特征频率 | 第22-24页 |
第3章 稀疏分解理论与匹配追踪算法原理 | 第24-36页 |
3.1 稀疏分解定义 | 第24页 |
3.2 匹配追踪原理 | 第24-26页 |
3.3 过完备原子库的构建 | 第26-27页 |
3.4 匹配追踪算法迭代终止条件 | 第27-28页 |
3.5 基于匹配追踪的信号仿真分析 | 第28-30页 |
3.6 基于匹配追踪的故障实例分析 | 第30-35页 |
3.6.1 轴承故障诊断实验系统 | 第30-31页 |
3.6.2 实验数据采集 | 第31-32页 |
3.6.3 基于匹配追踪的轴承故障诊断效果分析 | 第32-35页 |
3.6.3.1 外圈故障 | 第32-34页 |
3.6.3.2 内圈故障 | 第34-35页 |
3.7 匹配追踪算法故障诊断效果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相关峭度对滚动轴承故障特征信号的敏感特性研究 | 第36-45页 |
4.1 峭度原理及定义 | 第36-38页 |
4.2 EMD变换原理及过程 | 第38页 |
4.3 相关峭度对冲击信号的敏感特性研究 | 第38-44页 |
4.3.1 仿真验证分析 | 第39-41页 |
4.3.2 工程实例分析 | 第41-44页 |
4.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基于相关峭度和匹配追踪改进方法研究 | 第45-52页 |
5.1 基于相关峭度的改进匹配追踪算法 | 第45-46页 |
5.2 仿真分析 | 第46-47页 |
5.3 工程实例分析 | 第47-51页 |
5.3.1 外圈故障 | 第47-49页 |
5.3.2 内圈故障 | 第49-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总结 | 第52页 |
6.2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