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8-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3 研究问题 | 第20-21页 |
1.4 研究架构 | 第21-2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3-44页 |
2.1 姿势控制理论 | 第23-30页 |
2.1.1 姿势控制系统 | 第23-25页 |
2.1.2 姿势控制原理 | 第25-27页 |
2.1.3 姿势控制的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2.2 随意姿势调节 | 第30-32页 |
2.3 预期姿势调节 | 第32-39页 |
2.3.1 中枢神经基础 | 第32-33页 |
2.3.2 常用研究范式 | 第33-35页 |
2.3.3 影响因素 | 第35-39页 |
2.4 补偿姿势调节 | 第39-41页 |
2.4.1 姿势策略与姿势协同 | 第39-40页 |
2.4.2 CPAs与APAs的关系 | 第40-41页 |
2.5 小结 | 第41-44页 |
3 实验研究 | 第44-92页 |
3.1 实验一 快速举臂运动中姿势干扰强度的心理预期效应 | 第44-50页 |
3.1.1 目的与假设 | 第44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3.1.3 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3.1.4 讨论 | 第48-50页 |
3.2 实验二 落球运动中姿势干扰强度的心理预期效应 | 第50-55页 |
3.2.1 目的与假设 | 第50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3.2.3 实验结果 | 第51-53页 |
3.2.4 讨论 | 第53-55页 |
3.3 实验三 双手负重提举任务中姿势干扰强度的心理预期效应 | 第55-64页 |
3.3.1 目的与假设 | 第55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3.3.3 实验结果 | 第56-61页 |
3.3.4 讨论 | 第61-64页 |
3.4 实验四 未知姿势干扰强度的心理预期效应 | 第64-73页 |
3.4.1 目的与假设 | 第64页 |
3.4.2 实验方法 | 第64-66页 |
3.4.3 实验结果 | 第66-71页 |
3.4.4 讨论 | 第71-73页 |
3.5 实验五 形重错觉条件下姿势干扰强度的心理预期效应 | 第73-84页 |
3.5.1 目的与假设 | 第73页 |
3.5.2 实验方法 | 第73-75页 |
3.5.3 实验结果 | 第75-81页 |
3.5.4 讨论 | 第81-84页 |
3.6 实验六 已知形重错觉条件下姿势干扰强度的心理预期效应 | 第84-92页 |
3.6.1 目的与假设 | 第84页 |
3.6.2 实验方法 | 第84-85页 |
3.6.3 实验结果 | 第85-90页 |
3.6.4 讨论 | 第90-92页 |
4 总讨论 | 第92-98页 |
4.1 内、外部姿势干扰强度的心理预期效应 | 第92-93页 |
4.2 最大冗余响应策略 | 第93-94页 |
4.3 重复任务中的学习效应 | 第94-96页 |
4.4 小结 | 第96-98页 |
5 总结 | 第98-100页 |
5.1 结论 | 第98页 |
5.2 局限及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5页 |
作者简历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