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明代哲学(1368~1644年)论文--其他论文

高攀龙实学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引言第10-16页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1.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2. 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二) 研究现状分析第11-14页
        1. 高攀龙思想地位即理学和心学的关系第11-12页
        2. 高攀龙的实学思想第12-13页
        3. 高攀龙的修养思想第13-14页
        4. 高攀龙理学思想第14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四)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第15-16页
        1. 重点难点第15页
        2. 创新点第15-16页
一、高攀龙实学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第16-27页
    (一) 政治背景第16-17页
        1. 朝纲崩坏第16-17页
        2. 党争迭起第17页
        3. 民变四起第17页
    (二) 经济背景第17-18页
        1. 国库空虚、民生凋敝第17-18页
        2.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第18页
    (三) 思想文化背景第18-22页
        1. 士风的转变第18页
        2. 江南书院的兴盛第18页
        3. 思想文化的嬗变第18-22页
    (四) 高攀龙实学思想的渊源第22-27页
        1. 儒家经世传统第22-23页
        2. 程朱理学的理性精神第23-24页
        3. 明代各家学说的影响第24-27页
二、高攀龙实学思想主要内容第27-40页
    (一) 实理、实心----实学之根第27-31页
        1. 实理:宗奉程朱、坚守儒学本色第27页
        2. 实心:心性合一,反佛禅、心学之虚第27-31页
    (二) 实修、实行——道德救世第31-33页
        1. 本体功夫并重第31-32页
        2. 习悟并重第32-33页
    (三) 实事、实政——经世治国第33-40页
        1. 民本思想第33-35页
        2. 变革思想第35-37页
        3. 重商思想第37页
        4. 教育思想第37-40页
三、高攀龙实学思想评价第40-45页
    (一) 积极作用第40-41页
        1. 光大传统,维国学根脉之不辍第40页
        2. 扭转学风,推动新思潮之兴起第40-41页
    (二) 局限性第41-43页
        1. 历史局限第41页
        2. 理论局限第41-43页
    (三)高攀龙实学思想现实启示第43-45页
        1. 人格修养第43页
        2. 图新求变第43页
        3. 静中求悟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第48-50页
后记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TM的终端区进场交通流特性研究
下一篇:Ovol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其对c-myc的调控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