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10-22页 |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9页 |
| 1.3 论文的框架、使用资料及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2页 |
| 1.4.1“康”与“西康” | 第20-21页 |
| 1.4.2“康藏纠纷” | 第21-22页 |
| 2 第三次康藏纠纷的爆发及国民政府的应对 | 第22-43页 |
| 2.1 第三次康藏纠纷前的国内外局势及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 | 第22-29页 |
| 2.1.1 第三次康藏纠纷前的国内外局势 | 第22-26页 |
| 2.1.2 英国及英印政府影响下的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间的关系 | 第26-29页 |
| 2.2 第三次康藏纠纷的缘起 | 第29-30页 |
| 2.3 国民政府对康案的调解——以唐柯三的入康调停为中心 | 第30-37页 |
| 2.3.1 唐柯三正式调停前的西康局势 | 第30-32页 |
| 2.3.2 唐柯三在康调停及失败 | 第32-37页 |
| 2.4 刘文辉对康案的办理及大白事件的最终解决 | 第37-43页 |
| 3 第三次康藏纠纷中的各方博弈 | 第43-65页 |
| 3.1 南京国民政府在干预康藏事务方面“力有不逮” | 第43-44页 |
| 3.2 西藏地方在第三次康藏纠纷中的态度及考量 | 第44-51页 |
| 3.2.1 达赖喇嘛的新政与“班达纠纷” | 第44-48页 |
| 3.2.2 西藏地方政府在康案调停中的主张 | 第48-51页 |
| 3.3 川康地方政府对于康案的影响 | 第51-59页 |
| 3.3.1 川康政局对康案的影响 | 第51-53页 |
| 3.3.2 刘文辉对康案的影响 | 第53-59页 |
| 3.4 康籍人士对于大白事件的认识及影响 | 第59-62页 |
| 3.5 英国及英印政府对于“康藏纠纷”的干预 | 第62-65页 |
| 结语 | 第65-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附录 | 第74-86页 |
| 后记 | 第86-87页 |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