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0-12页 |
| 2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概述 | 第12-23页 |
| 2.1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概念 | 第12-16页 |
| 2.1.1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定义 | 第12-14页 |
| 2.1.2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法律关系 | 第14-16页 |
| 2.2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 2.2.1 权力制衡与依法行政 | 第16页 |
| 2.2.2 有错必纠与法制统一 | 第16-17页 |
| 2.2.3 权利救济与司法公正 | 第17-18页 |
| 2.3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8-20页 |
| 2.4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域外比较 | 第20-23页 |
| 2.4.1 苏联模式 | 第20-21页 |
| 2.4.2 法国模式 | 第21页 |
| 2.4.3 德日模式 | 第21页 |
| 2.4.4 英美模式 | 第21-23页 |
| 3 当前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23-32页 |
| 3.1 当前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 3.1.1 机构合署设置不合理 | 第23-24页 |
| 3.1.2 制度内容规定不完善 | 第24-25页 |
| 3.1.3 制度运作实效不理想 | 第25-26页 |
| 3.2 当前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问题形成的原因 | 第26-32页 |
| 3.2.1 理论研究较为薄弱 | 第27-28页 |
| 3.2.2 行政权、审判权与检察权之间的冲突 | 第28-30页 |
| 3.2.3 检察权能配置失衡 | 第30-32页 |
| 4 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应当考量的因素 | 第32-40页 |
| 4.1 符合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基本原则 | 第32-36页 |
| 4.1.1 依法监督原则 | 第33-35页 |
| 4.1.2 有限监督原则 | 第35-36页 |
| 4.1.3 权利保障原则 | 第36页 |
| 4.2 顺应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 第36-40页 |
| 4.2.1 从对立到制约:监督理念的变迁 | 第37页 |
| 4.2.2 从实体到程序:监督客体的转变 | 第37-38页 |
| 4.2.3 从一元到多元:监督方式的转变 | 第38-40页 |
| 5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完善的具体构想 | 第40-46页 |
| 5.1 设置独立的行政诉讼检察机构 | 第41-42页 |
| 5.2 完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方式 | 第42-43页 |
| 5.3 扩展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 | 第43-44页 |
| 5.4 拓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工作方法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