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CRISPR/Cas9技术在氟喹诺酮C-7位取代基作用机制探究中的应用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引言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7-17页
    1.1 喹诺酮类药物及其发展简介第7-8页
    1.2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第8-9页
    1.3 大肠杆菌耐喹诺酮类药物机制的研究进展第9页
    1.4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第9-11页
    1.5 新兴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简述第11-15页
        1.5.1 CRISPR/Cas的发现第11页
        1.5.2 CRISPR/Cas的基因座结构第11-12页
        1.5.3 CRISPR/Cas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分类第12-14页
        1.5.4 CRISPR/Cas系统的应用第14-15页
    1.6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5页
    1.7 研究意义第15-17页
第2章 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大肠杆菌gyrB466C突变体的构建第17-3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2.1.1 菌株及质粒第17-18页
        2.1.2 实验试剂第18-19页
        2.1.3 实验设备第19页
        2.1.4 培养基和常用溶液的配制第19-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9页
        2.2.1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21-24页
        2.2.2 靶向区域上下游同源片段的扩增和相连第24-26页
        2.2.3 电转化及gyrB466C突变体的鉴定第26-29页
    2.3 结果第29-33页
        2.3.1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gyrB466突变位点上下游片段的扩增第29-30页
        2.3.2 线性pTargetF-spacer缺口的修复第30-31页
        2.3.3 gyrB466突变位点上下游片段的相连第31-32页
        2.3.4 gyrB466C突变的检测第32页
        2.3.5 消除质粒后gyrB466C位点突变的检测第32-33页
    2.4 讨论第33页
    2.5 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野生型MG1655 gyrB466E及突变型gyrB466C对环丙沙星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第34-4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3.1.1 菌株及质粒第34页
        3.1.2 实验试剂第34-35页
        3.1.3 实验设备第35页
        3.1.4 培养基和常用溶液的配制第35-36页
    3.2 实验方法第36-38页
        3.2.1 MIC值的测定第36-37页
        3.2.2 药物动力学实验第37-38页
    3.3 结果第38-40页
        3.3.1 MIC值的测定第38-39页
        3.3.2 药物动力学实验第39-40页
    3.4 讨论第40-41页
    3.5 小结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ZigBee技术的配气装置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下一篇:基于3D传感器的扫描仪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