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3-49页 |
1.1 引言 | 第23页 |
1.2 电介质理论 | 第23-26页 |
1.3 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26-32页 |
1.3.1 微波介质陶瓷的发展历史 | 第26-27页 |
1.3.2 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现状 | 第27-32页 |
1.3.3 微波介质陶瓷的发展趋势 | 第32页 |
1.4 微波介质陶瓷介电机理研究现状 | 第32-41页 |
1.4.1 介电常数 | 第33-36页 |
1.4.2 品质因数 | 第36-38页 |
1.4.3 谐振频率温度系数 | 第38-41页 |
1.5 低温共烧微波介质陶瓷研究现状 | 第41-47页 |
1.5.1 低温共烧陶瓷技术概述 | 第42-44页 |
1.5.2 低温共烧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进展 | 第44-47页 |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47-49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47-48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48-49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的制备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49-56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49页 |
2.2 材料制备工艺过程 | 第49-51页 |
2.2.1 常规固相烧结 | 第49-50页 |
2.2.2 熔盐法 | 第50-51页 |
2.3 测试与分析 | 第51-56页 |
2.3.1 密度测试 | 第51页 |
2.3.2 AC阻抗谱测试 | 第51页 |
2.3.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51页 |
2.3.4 物相分析 | 第51-52页 |
2.3.5 显微组织分析 | 第52页 |
2.3.6 拉曼光谱分析 | 第52页 |
2.3.7 微波介电性能 | 第52-56页 |
第三章 Li_2ZnTi_3O_8微波介质陶瓷的常规固相烧结工艺研究 | 第56-76页 |
3.1 引言 | 第56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3.2.1 试样制备 | 第56页 |
3.2.2 测试与分析 | 第56-57页 |
3.3 Li_2ZnTi_3O_8混合粉料的热分析 | 第57页 |
3.4 物相分析 | 第57-58页 |
3.5 显微组织 | 第58-60页 |
3.6 相对密度和微波介电性能 | 第60-61页 |
3.7 烧结温度对Li_2ZnTi_3O_8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61-69页 |
3.7.1 物相分析 | 第61-62页 |
3.7.2 显微组织 | 第62-64页 |
3.7.3 相对密度和微波介电性能 | 第64-69页 |
3.8 升温速率对Li_2ZnTi_3O_8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69-75页 |
3.8.1 物相分析 | 第69-70页 |
3.8.2 显微组织 | 第70-71页 |
3.8.3 相对密度和微波介电性能 | 第71-73页 |
3.8.4 XPS分析 | 第73-75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Li_2ZnTi_3O_8陶瓷的介电损耗机理分析 | 第76-86页 |
4.1 引言 | 第76页 |
4.2 Li_2ZnTi_3O_8陶瓷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76-79页 |
4.2.1 Li_2ZnTi_3O_8的晶体结构及其振动模分类 | 第76-78页 |
4.2.2 Li_2ZnTi_3O_8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78-79页 |
4.3 Li_2ZnTi_3O_8陶瓷的介电损耗机理 | 第79-85页 |
4.3.1 介电损耗频谱的测试方法 | 第79-80页 |
4.3.2 Li_2ZnTi_3O_8陶瓷的交流阻抗谱 | 第80-83页 |
4.3.3 Li_2ZnTi_3O_8陶瓷的微波介电频谱 | 第83-84页 |
4.3.4 Li_2ZnTi_3O_8陶瓷的介电损耗频谱 | 第84-8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熔盐法制备Li_2ZnTi_3O_8微波介质陶瓷 | 第86-102页 |
5.1 引言 | 第86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86-87页 |
5.2.1 试样制备 | 第86-87页 |
5.2.2 测试与分析 | 第87页 |
5.3 粉末粒度分析 | 第87-89页 |
5.4 物相分析 | 第89-90页 |
5.5 材料的显微组织 | 第90-91页 |
5.6 材料的微波介电性能 | 第91-94页 |
5.7 LiCl熔盐对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94-97页 |
5.7.1 物相分析 | 第94-95页 |
5.7.2 显微组织 | 第95-96页 |
5.7.3 微波介电性能 | 第96-97页 |
5.8 ZnCl_2熔盐对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97-99页 |
5.8.1 物相分析 | 第97页 |
5.8.2 显微组织 | 第97-98页 |
5.8.3 微波介电性能 | 第98-99页 |
5.9 熔盐法与常规固相法的比较 | 第99-100页 |
5.10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Li_2ZnTi_3O_8陶瓷的反应烧结制备技术 | 第102-113页 |
6.1 引言 | 第102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102-103页 |
6.2.1 试样制备 | 第102页 |
6.2.2 测试与分析 | 第102-103页 |
6.3 烧结温度对Li_2ZnTi_3O_8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103-107页 |
6.3.1 物相分析 | 第103-104页 |
6.3.2 显微组织 | 第104-105页 |
6.3.3 微波介电性能 | 第105-107页 |
6.4 保温时间对Li_2ZnTi_3O_8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6.4.1 保温时间对Li_2ZnTi_3O_8陶瓷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107页 |
6.4.2 保温时间对Li_2ZnTi_3O_8陶瓷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6.5 Li_2ZnTi_3O_8的有序-无序相变 | 第108-11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七章 Li_2ZnTi_3O_8微波介质陶瓷的低温烧结 | 第113-137页 |
7.1 引言 | 第113页 |
7.2 试验方法 | 第113-114页 |
7.2.1 试样制备 | 第113页 |
7.2.2 测试与分析 | 第113-114页 |
7.3 B_2O_3对Li_2ZnTi_3O_8陶瓷的显微组织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114-119页 |
7.3.1 烧结特性 | 第114-115页 |
7.3.2 物相分析 | 第115-116页 |
7.3.3 显微组织 | 第116-118页 |
7.3.4 微波介电性能 | 第118-119页 |
7.4 Bi_2O_3对Li_2ZnTi_3O_8陶瓷的显微组织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119-126页 |
7.4.1 烧结特性 | 第120-121页 |
7.4.2 物相分析 | 第121-122页 |
7.4.3 显微组织 | 第122-123页 |
7.4.4 微波介电性能 | 第123-126页 |
7.5 ZBS玻璃对Li_2ZnTi_3O_8陶瓷的显微组织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126-130页 |
7.5.1 烧结特性 | 第126-127页 |
7.5.2 物相分析 | 第127页 |
7.5.3 显微组织 | 第127-128页 |
7.5.4 微波介电性能 | 第128-130页 |
7.6 ZLB玻璃对Li_2ZnTi_3O_8陶瓷的显微组织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130-135页 |
7.6.1 烧结特性 | 第130-131页 |
7.6.2 物相分析 | 第131-132页 |
7.6.3 显微组织 | 第132-134页 |
7.6.4 微波介电性能 | 第134-135页 |
7.7 本章小节 | 第135-137页 |
第八章 复合掺杂调控Li_2ZnTi_3O_8陶瓷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 | 第137-162页 |
8.1 引言 | 第137页 |
8.2 试验方法 | 第137-138页 |
8.2.1 试样制备 | 第137页 |
8.2.2 测试与分析 | 第137-138页 |
8.3 (1-x)Li_2ZnTi_3O_(8-x)CaTiO_3+0.75wt%ZBS陶瓷的结构和性能 | 第138-142页 |
8.3.1 烧结特性 | 第138页 |
8.3.2 物相组成 | 第138-139页 |
8.3.3 显微组织 | 第139-140页 |
8.3.4 微波介电性能 | 第140-142页 |
8.4 (1-x)Li_2ZnTi_3O_(8-x)Ba_3(VO_4)_2+0.75wt%ZBS陶瓷的结构和性能 | 第142-148页 |
8.4.1 烧结特性 | 第143页 |
8.4.2 物相组成 | 第143-144页 |
8.4.3 显微组织 | 第144-146页 |
8.4.4 微波介电性能 | 第146-148页 |
8.5 (1-x)Li_2ZnTi_3O_8-xLi2TiO_3+0.75wt%ZBS陶瓷的结构和性能 | 第148-161页 |
8.5.1 烧结特性 | 第148-149页 |
8.5.2 物相组成 | 第149-151页 |
8.5.3 显微组织 | 第151-152页 |
8.5.4 微波介电性能 | 第152-156页 |
8.5.5 ZBS玻璃含量对 0.6Li_2ZnTi_3O_8-0.4Li2TiO_3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156-161页 |
8.6 本章小节 | 第161-162页 |
第九章 离子取代改性Li_2ZnTi_3O_8陶瓷 | 第162-178页 |
9.1 引言 | 第162页 |
9.2 试验方法 | 第162-163页 |
9.2.1 试样制备 | 第162页 |
9.2.2 测试与分析 | 第162-163页 |
9.3 Li2Zn1-xCoxTi3O8陶瓷的结构和介电性能 | 第163-168页 |
9.3.1 烧结特性 | 第163页 |
9.3.2 物相分析 | 第163-165页 |
9.3.3 显微组织 | 第165-166页 |
9.3.4 微波介电性能 | 第166-168页 |
9.4 Li_2Zn_(1-x)Ni_xTi_3_O8陶瓷的结构和介电性能 | 第168-171页 |
9.4.1 烧结特性 | 第168页 |
9.4.2 物相分析 | 第168-169页 |
9.4.3 微波介电性能 | 第169-171页 |
9.5 Li_2Zn(Ti_(1-x)Sn_x)3O_8陶瓷的结构和介电性能 | 第171-174页 |
9.5.1 物相分析 | 第171-172页 |
9.5.2 显微组织 | 第172页 |
9.5.3 微波介电性能 | 第172-174页 |
9.6 Li2Zn(Ti_(1-x)Nb_x)3O_8陶瓷的结构和介电性能 | 第174-176页 |
9.6.1 物相分析 | 第174页 |
9.6.2 微波介电性能 | 第174-176页 |
9.7 本章小结 | 第176-178页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8-181页 |
10.1 主要结论 | 第178-179页 |
10.2 全文主要创新点 | 第179-180页 |
10.3 展望 | 第180-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200页 |
致谢 | 第200-20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01-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