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光照度检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5页 |
1.2.1 国外光照度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光照度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光照度检测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1.3.1 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 第15-16页 |
1.3.2 论文结构顺序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光照度检测的基本理论 | 第18-28页 |
2.1 光度量的基本概念 | 第18-21页 |
2.1.1 光通量 | 第19页 |
2.1.2 发光强度 | 第19页 |
2.1.3 光亮度 | 第19-20页 |
2.1.4 光照度 | 第20页 |
2.1.5 发出射度 | 第20页 |
2.1.6 光度量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2.2 光照度传感器 | 第21-23页 |
2.2.1 光照度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 | 第21-22页 |
2.2.2 可见光照度传感器的特点 | 第22-23页 |
2.3 光照度传感器的选定 | 第23-27页 |
2.3.1 光照度传感器LX1972 | 第23-25页 |
2.3.2 主要参数和性能特点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光照度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 | 第28-36页 |
3.1 光照度检测系统的整体结构 | 第28-29页 |
3.2 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 第29-34页 |
3.3 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光照度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6-51页 |
4.1 系统硬件结构框图 | 第36页 |
4.2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 第36-41页 |
4.2.1 光照度检测系统主控制模块芯片的选择 | 第36-38页 |
4.2.2 STC12C5A60AD单片机介绍 | 第38-39页 |
4.2.3 时钟与复位电路 | 第39-41页 |
4.3 光照度采集模块 | 第41-44页 |
4.3.1 放大电路的设计 | 第41-43页 |
4.3.2 A/D转换模块 | 第43-44页 |
4.4 单片机控制与扩展电路 | 第44-50页 |
4.4.1 实时时钟模块 | 第44-46页 |
4.4.2 存储模块 | 第46-47页 |
4.4.3 显示模块 | 第47-48页 |
4.4.4 按键电路 | 第48-49页 |
4.4.5 稳压电源电路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光照度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1-60页 |
5.1 系统软件结构框图 | 第51-52页 |
5.2 单片机程序编写软件KEIL μVISON4 | 第52-53页 |
5.3 系统整体程序流程 | 第53-54页 |
5.4 系统各个模块子程序 | 第54-59页 |
5.4.1 A/D转换模块的程序 | 第55-56页 |
5.4.2 时钟模块的程序 | 第56-57页 |
5.4.3 存储模块的程序 | 第57页 |
5.4.4 按键模块的程序 | 第57-58页 |
5.4.5 显示模块的程序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光照度检测系统的调试和数据分析 | 第60-74页 |
6.1 Proteus电路仿真 | 第60-62页 |
6.2 Altium Designer的设计与硬件调试 | 第62-66页 |
6.2.1 Altium Designer的设计 | 第62-63页 |
6.2.2 Altium Designer的调试 | 第63-64页 |
6.2.3 光照度检测系统实物 | 第64-66页 |
6.3 实验数据分析和标定 | 第66-73页 |
6.3.1 传感器的标定 | 第66-70页 |
6.3.2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分析 | 第70-7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C 语言程序 | 第81-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