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第10页 |
1.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流行情况 | 第10页 |
1.1.2 临床表现 | 第10页 |
1.1.3 流行特点 | 第10页 |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第10-12页 |
1.2.1 病毒组成 | 第10-11页 |
1.2.2 蛋白及其功能 | 第11-12页 |
1.2.2.1 主要蛋白及其功能 | 第11-12页 |
1.2.2.2 次要蛋白及其功能 | 第12页 |
1.3 PRRSV的生物学特征 | 第12-13页 |
1.3.1 PRRSV感染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 | 第12页 |
1.3.2 持续感染 | 第12-13页 |
1.3.3 PRRSV的遗传多样性 | 第13页 |
1.4 PRRSV的诊断 | 第13-15页 |
1.4.1 病毒分离与鉴定 | 第13页 |
1.4.2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13-14页 |
1.4.3 血清学诊断 | 第14页 |
1.4.4 免疫胶体金技术 | 第14-15页 |
1.5 PRRSV疫苗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1 传统常规疫苗 | 第15页 |
1.5.2 新型疫苗 | 第15-16页 |
1.5.2.1 DNA疫苗 | 第15-16页 |
1.5.2.2 亚单位疫苗 | 第16页 |
1.5.2.3 重组活载体疫苗 | 第16页 |
1.5.2.4 病毒样颗粒 | 第16页 |
1.6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及融合标签 | 第16-21页 |
1.6.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与多聚组氨酸标签 | 第16-17页 |
1.6.2 融合标签 | 第17-21页 |
1.6.2.1 Grifin标签 | 第17-18页 |
1.6.2.2 GST标签 | 第18页 |
1.6.2.3 MBP标签 | 第18-19页 |
1.6.2.4 NusA标签 | 第19页 |
1.6.2.5 SUMO标签 | 第19页 |
1.6.2.6 Thioredoxin标签 | 第19-20页 |
1.6.2.7 γ-crystallin标签 | 第20页 |
1.6.2.8 ArsC标签 | 第20页 |
1.6.2.9 PpiB标签 | 第20-21页 |
1.6.2.10 CeHSP17标签 | 第21页 |
1.7 展望 | 第21-22页 |
2 引言 | 第22-2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3-36页 |
3.1 材料 | 第23-31页 |
3.1.1 菌种、质粒、毒株、细胞 | 第23-24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3.1.4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5-31页 |
3.1.4.1 常用溶液 | 第25-26页 |
3.1.4.2 细菌培养相关溶液 | 第26-27页 |
3.1.4.3 DNA电泳相关溶液 | 第27-28页 |
3.1.4.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相关溶液 | 第28-29页 |
3.1.4.5 蛋白纯化相关溶液 | 第29-30页 |
3.1.4.6 ELISA相关溶液 | 第30页 |
3.1.4.7 细胞培养及微量中和试验相关溶液 | 第30-3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1-36页 |
3.2.1 十种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31页 |
3.2.1.1 十种融合标签的获得及鉴定 | 第31页 |
3.2.1.2 合成目的基因 | 第31页 |
3.2.1.3 十种融合标签与GP5/M基因的重组与鉴定 | 第31页 |
3.2.2 重组蛋白的表达和可溶性分析 | 第31-33页 |
3.2.2.1 诱导表达 | 第32-33页 |
3.2.2.2 可溶性分析 | 第33页 |
3.2.3 重组蛋白纯化 | 第33页 |
3.2.4 GP5/M蛋白亚单位疫苗作用的研究 | 第33-36页 |
3.2.4.1 蛋白疫苗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4.2 动物分组与免疫 | 第34页 |
3.2.4.3 兔抗血清的制备 | 第34页 |
3.2.4.4 兔抗血清的鉴定 | 第34-36页 |
(1) 间接ELISA | 第34-35页 |
(2) PRRSV中和试验 | 第35-3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4.1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36-39页 |
4.1.1 十种融合标签基因的酶切与鉴定 | 第36-37页 |
4.1.2 目的基因的获得 | 第37页 |
4.1.3 融合标签与GP5/M基因的连接与鉴定 | 第37-39页 |
4.2 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和可溶性分析 | 第39-40页 |
4.3 兔抗GP5/M血清的效果鉴定 | 第40-41页 |
4.4 PRRSV中和试验 | 第41-42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42-44页 |
5.1 讨论 | 第42-43页 |
5.2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英文摘要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