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实腹钢梁抗火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蜂窝钢梁抗火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2 钢材的高温性能及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19-29页 |
2.1 高温下钢材的力学及传热学性能 | 第19-22页 |
2.1.1 高温下钢材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19-20页 |
2.1.2 高温下钢材的屈服强度 | 第20-21页 |
2.1.3 高温下钢材的弹性模量 | 第21页 |
2.1.4 高温下钢材的传热学性能 | 第21-22页 |
2.2 有限元模型介绍 | 第22-24页 |
2.2.1 ANSYS热-结构耦合分析方法 | 第22页 |
2.2.2 单元类型 | 第22-23页 |
2.2.3 网格划分 | 第23页 |
2.2.4 边界条件 | 第23页 |
2.2.5 荷载形式 | 第23-24页 |
2.3 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24-26页 |
2.3.1 参照试验简介 | 第24页 |
2.3.2 参照试验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4-25页 |
2.3.3 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验证 | 第25-26页 |
2.4 有限元模型网格尺寸的敏感度分析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初始缺陷的影响及升温全程力学性能浅析 | 第29-39页 |
3.1 初始几何缺陷对受火约束蜂窝梁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 残余应力对受火约束蜂窝梁的影响 | 第31-34页 |
3.2.1 残余应力模型介绍 | 第31-32页 |
3.2.2 残余应力对受火约束蜂窝梁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 受火约束蜂窝梁力学响应分析 | 第34-38页 |
3.3.1 受火约束蜂窝梁力学响应的阶段化分析 | 第34-37页 |
3.3.2 约束蜂窝梁特征温度的定义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受火约束蜂窝梁力学响应的影响参数研究 | 第39-71页 |
4.1 轴向约束刚度比对受火约束蜂窝梁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39-43页 |
4.2 转动约束刚度比对受火约束蜂窝梁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43-47页 |
4.3 荷载比对受火约束蜂窝梁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47-51页 |
4.4 钢材强度对受火约束蜂窝梁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51-54页 |
4.5 距高比对受火约束蜂窝梁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54-58页 |
4.6 梁端长度对受火约束蜂窝梁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58-62页 |
4.7 孔高比对受火约束蜂窝梁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62-66页 |
4.8 跨高比对受火约束蜂窝梁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66-69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5 受火约束蜂窝梁特征温度、特征内力的实用计算公式 | 第71-77页 |
5.1 基于数值分析的正交试验 | 第71-73页 |
5.2 受火约束蜂窝梁的特征温度、特征内力的计算公式 | 第73-75页 |
5.2.1 特征温度、特征内力的计算公式 | 第73-74页 |
5.2.2 特征温度、特征内力计算公式的验证 | 第74-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6 受火约束蜂窝梁内力及挠度的简化计算 | 第77-87页 |
6.1 受火约束蜂窝梁的简化分析模型 | 第77页 |
6.2 受火约束蜂窝梁挠曲线与各内力的计算 | 第77-83页 |
6.2.1 挠度曲线 | 第77-79页 |
6.2.2 约束蜂窝梁内力的计算 | 第79-83页 |
6.2.3 简化计算步骤 | 第83页 |
6.3 简化方法的验证 | 第83-8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7.1 结论 | 第87-88页 |
7.2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