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DA交替型有机太阳能电池供体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其光电性能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节 引言第9-17页
    1.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和原理第9页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材料第9-10页
        1.2.1 共轭聚合物第9-10页
        1.2.2 共轭小分子第10页
        1.2.3 受体材料第10页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4 课题意义第11-13页
    参考文献第13-17页
第二节 基本理论第17-33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第17-21页
        2.1.1 基本原理第17-19页
        2.1.2 常用的DFT方法第19-21页
    2.2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第21-22页
    2.3 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第22-24页
    2.4 自然键轨道理论(Nautual Bond Orbital, NBO)第24-25页
    2.5 电流密度与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第25-27页
    2.6 Marcus电荷转移理论第27-29页
    参考文献第29-33页
第三节 计算研究基于苯并二噻吩的共轭聚合物的取代基和杂原子对材料光电性质及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第33-47页
    3.1 前言第33-34页
    3.2 计算详情第34-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3页
        3.3.1 几何参数和电子性质第35-37页
        3.3.2 光学性质第37-39页
        3.3.3 光伏性质第39-41页
        3.3.4 空穴传输性质第41-43页
    3.4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第四节 理论研究供体材料中双噻吩间的稠环芳香体系对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7-63页
    4.1 前言第47-48页
    4.2 理论方法第48-4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9-56页
        4.3.1 前线分子轨道和能隙第49-51页
        4.3.2 吸收光谱第51-53页
        4.3.3 激子分离第53-54页
        4.3.4 电荷的产生和传输第54-56页
    4.4 总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第五节 吡咯并吡咯二酮的结构微调对小分子/富勒烯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第63-85页
    5.1 前言第63-64页
    5.2 理论方法第64-6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5-76页
        5.3.1 基态几何第65-67页
        5.3.2 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和能隙第67-68页
        5.3.3 光学性质第68-72页
        5.3.4 电荷传输相关性质第72-74页
        5.3.5 填充因子第74页
        5.3.6 光伏性质和太阳能电池效率第74-76页
    5.4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文章第8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太行山区主要果树种植适宜性与优化布局研究
下一篇:几类变分不等式和互补问题的光滑化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