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2.1 植物蒸腾耗水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2 植物蒸腾耗水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15-16页 |
1.2.3 树木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1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2.1.2 气候特征 | 第19-20页 |
2.1.3 植被特征 | 第20-21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2.4.1 试验地概况 | 第22-24页 |
2.4.2 树干液流通量密度的测定 | 第24页 |
2.4.3 环境因子测定 | 第24页 |
2.4.4 生理生态学指标的测定 | 第24-26页 |
2.4.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两个气候区刺槐树干液流动态及影响因素 | 第27-33页 |
3.1 刺槐树干液流通量密度日变化规律 | 第27-28页 |
3.2 刺槐树干液流通量密度季节变化规律 | 第28-29页 |
3.3 刺槐树干液流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3.3.1 刺槐树干液流生长季内气象因子变化规律 | 第29-31页 |
3.3.2 两个气候区刺槐树干液流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31页 |
3.4 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两个气候区刺槐树干液流与生理生态学的关联性 | 第33-41页 |
4.1 两个气候区刺槐生理生态学特征 | 第33-37页 |
4.1.1 两个气候区刺槐形态学特征 | 第33-35页 |
4.1.2 两个气候区刺槐生理学特征 | 第35-37页 |
4.2 两个气候区刺槐树干液流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联性 | 第37-39页 |
4.3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1-42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42页 |
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