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1 人际好奇 | 第9-15页 |
1.1.1 好奇与人际好奇 | 第9-10页 |
1.1.2 人际好奇的理论解释 | 第10-12页 |
1.1.3 人际好奇的测量方法 | 第12-13页 |
1.1.4 人际好奇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2 社会适应 | 第15-18页 |
1.2.1 社会适应的概念 | 第15-16页 |
1.2.2 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 | 第16页 |
1.2.3 社会适应的测量 | 第16-17页 |
1.2.4 人际好奇与社会适应 | 第17-18页 |
1.3 社会排斥 | 第18-21页 |
1.3.1 社会排斥的概述 | 第18页 |
1.3.2 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 | 第18-20页 |
1.3.3 社会排斥与社会适应——人际好奇的作用 | 第20-21页 |
1.4 问题提出 | 第21-22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2 研究一 日常生活中社会排斥事件对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 | 第23-36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2.2.1 被试 | 第23-24页 |
2.2.2 研究材料 | 第24页 |
2.2.3 研究流程及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25-32页 |
2.3.1 大学生人际好奇的总体情况 | 第25-26页 |
2.3.2 大学生人际好奇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 第26-29页 |
2.3.3 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2.3.4 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 | 第30-32页 |
2.4 讨论 | 第32-36页 |
2.4.1 大学生人际好奇的总体情况 | 第32页 |
2.4.2 大学生人际好奇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 第32-34页 |
2.4.3 大学生社会排斥、人际好奇对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4 人际好奇在社会排斥与社会适应间的调节作用 | 第35-36页 |
3 研究二 人际好奇对社会排斥和社会适应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内在机制 | 第36-46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3.2.1 被试 | 第36页 |
3.2.2 研究材料 | 第36-37页 |
3.2.3 研究设计 | 第37-38页 |
3.2.4 研究流程 | 第38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38-43页 |
3.3.1 社会排斥操作检验 | 第38页 |
3.3.2 人际好奇的分组 | 第38-39页 |
3.3.3 人际好奇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 | 第39页 |
3.3.4 人际好奇对感知亲密感的影响 | 第39页 |
3.3.5 社会排斥和人际好奇对情绪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6 社会排斥和人际好奇对攻击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 讨论 | 第43-46页 |
4 总讨论 | 第46-48页 |
4.1 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 | 第46页 |
4.2 人际好奇在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内在机制 | 第46-47页 |
4.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7-48页 |
5 总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8页 |
附录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