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策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二、规范研究法 | 第12-13页 |
第五节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第六节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比较 | 第15-27页 |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动因 | 第15-17页 |
一、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涵 | 第15页 |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三、互联网金融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动因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比较 | 第17-19页 |
一、本文关于传统商业银行的界定 | 第17-18页 |
二、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优劣势的比较 | 第18页 |
三、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优劣势互补的原因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不足 | 第19-23页 |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 第19-21页 |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 | 第21-22页 |
三、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第四节 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与不足 | 第23-27页 |
一、传统商业银行的主要优势 | 第23-25页 |
二、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展望 | 第27-35页 |
第一节 展望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的必要性 | 第27页 |
第二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环境分析 | 第27-31页 |
一、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 第27-28页 |
二、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措施 | 第28-30页 |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的初步判断 | 第30-31页 |
第三节 解决互联网金融不足之处的有效途径 | 第31-33页 |
一、政府政策的干预 | 第31-32页 |
二、行业自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2页 |
三、企业自我约束的作用 | 第32-33页 |
第四节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展望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35-41页 |
第一节 传统竞争优势面临重构的可能 | 第35-36页 |
一、对风险防控优势的影响 | 第35页 |
二、对品牌优势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受到的冲击 | 第36-39页 |
一、对负债业务的影响 | 第36-37页 |
二、对资产业务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三、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39-41页 |
一、促进经营理念转变 | 第39页 |
二、促进创新能力提升 | 第39-40页 |
三、促进业务水平提升 | 第40-41页 |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转型策略 | 第41-51页 |
第一节 企业转型的一般要求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方向 | 第42-46页 |
一、向互联网金融业务流程转型 | 第43页 |
二、以自身优势引领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 第43-44页 |
三、大力应用互联网新技术 | 第44页 |
四、通过改革增强创新能力 | 第44-45页 |
五、重新定义目标客户群体 | 第45-46页 |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的转型策略 | 第46-51页 |
一、以互联网精神转变经营理念 | 第46页 |
二、构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服务系统 | 第46-47页 |
三、打造互联网金融研发体系 | 第47-48页 |
四、实现互联网金融业务与竞争优势的融合 | 第48-49页 |
五、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4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 | 第52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