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长鳍吻鮈繁殖生物学研究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1 长江上游自然概况 | 第12-16页 |
1.1.1 环境特征简介 | 第12-14页 |
1.1.2 鱼类资源现状 | 第14-16页 |
1.2 长鳍吻鮈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1.2.1 形态与分布 | 第16页 |
1.2.2 生活习性 | 第16-17页 |
1.2.3 年龄与生长 | 第17-18页 |
1.2.4 食性 | 第18页 |
1.2.5 繁殖生物学 | 第18-19页 |
1.2.6 渔业价值与资源现状 | 第19-20页 |
1.3 鱼类繁殖生物学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1.3.1 雌雄异形 | 第20-21页 |
1.3.2 繁殖时间 | 第21-22页 |
1.3.3 性腺发育 | 第22-23页 |
1.3.4 产卵类型 | 第23-24页 |
1.3.5 个体繁殖力和卵径 | 第24-25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1.5 本研究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长江上游长鳍吻鮈繁殖特性研究 | 第26-42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2.2.1 样本采集与处理 | 第27页 |
2.2.2 性腺分期 | 第27页 |
2.2.3 繁殖季节 | 第27-28页 |
2.2.4 卵径 | 第28页 |
2.2.5 产卵类型 | 第28页 |
2.2.6 个体繁殖力 | 第28页 |
2.2.7 其他 | 第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8页 |
2.3.0 样本组成 | 第28-30页 |
2.3.1 第二性征 | 第30-31页 |
2.3.2 性腺形态学分期 | 第31-32页 |
2.3.3 性比 | 第32-33页 |
2.3.4 最小性成熟个体 | 第33-34页 |
2.3.5 繁殖季节 | 第34-35页 |
2.3.6 卵径和产卵类型 | 第35页 |
2.3.7 繁殖力 | 第35-37页 |
2.3.8 生活空间和繁殖习性 | 第37-38页 |
2.4 讨论 | 第38-42页 |
2.4.1 第二性征 | 第38页 |
2.4.2 初次性成熟年龄 | 第38-39页 |
2.4.3 产卵类型 | 第39页 |
2.4.4 个体繁殖力 | 第39-40页 |
2.4.5 人工驯养繁殖 | 第40页 |
2.4.6 自然种群资源增殖和保护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长鳍吻鮈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 第42-49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3.3.1 卵巢发育组织学观察 | 第43-44页 |
3.3.2 精巢发育组织学观察 | 第44-48页 |
3.4 讨论 | 第48-49页 |
3.4.3 长鳍吻鮈卵巢发育特点 | 第48页 |
3.4.4 长鳍吻鮈精巢发育特点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