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8-26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2.1.1 国外研究文献 | 第18-20页 |
2.1.2 国内研究文献 | 第20-22页 |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22页 |
2.2 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2.1 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 | 第22-23页 |
2.2.2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 | 第23页 |
2.3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3.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第23-24页 |
2.3.2 财务一体化理论 | 第24页 |
2.3.3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4页 |
2.3.4 共享服务理论 | 第24-26页 |
3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发展状况分析 | 第26-34页 |
3.1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分类与应用 | 第26-31页 |
3.1.1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演变阶段 | 第26-27页 |
3.1.2 财务共享服务的四种模式 | 第27-28页 |
3.1.3 财务共享服务在我国的应用发展情况 | 第28-31页 |
3.2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 | 第31-32页 |
3.2.1 侧重的目标不同 | 第31-32页 |
3.2.2 财务流程的不同 | 第32页 |
3.2.3 人员素质要求不同 | 第32页 |
3.3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 第32-34页 |
3.3.1 共享服务的优势分析 | 第32-33页 |
3.3.2 共享服务的劣势分析 | 第33-34页 |
4 H集团财务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40页 |
4.1 H集团的概况 | 第34-36页 |
4.1.1 H集团的公司简介 | 第34-35页 |
4.1.2 H集团战略定位及行业发展趋势 | 第35-36页 |
4.2 H集团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 | 第36-38页 |
4.2.1 H集团的财务组织架构 | 第36-37页 |
4.2.2 H集团财务管理现状 | 第37-38页 |
4.3 H集团财务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4.3.1 财务管理成本较高 | 第38页 |
4.3.2 透明度和管控力弱化 | 第38页 |
4.3.3 工作效率和灵活性较低 | 第38页 |
4.4 H集团财务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39页 |
4.4.1 财务组织重复设置导致管理难度较大 | 第38-39页 |
4.4.2 业务流程繁多导致核算效率较低 | 第39页 |
4.4.3 多区域经营导致财务监管风险较大 | 第39页 |
4.5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 第39-40页 |
5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 | 第40-65页 |
5.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目标和原则 | 第40-41页 |
5.1.1 建立的目标 | 第40-41页 |
5.1.2 建立的原则 | 第41页 |
5.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的基础 | 第41-46页 |
5.2.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 | 第41-42页 |
5.2.2 组织机构的重塑 | 第42-43页 |
5.2.3 人员及职权分配 | 第43-46页 |
5.3 信息化平台的搭建 | 第46-51页 |
5.3.1 企业ERP系统 | 第46页 |
5.3.2 影像管理系统 | 第46-47页 |
5.3.3 网络报销系统 | 第47-48页 |
5.3.4 银企直联系统 | 第48-51页 |
5.4 业务流程的再造设计 | 第51-60页 |
5.4.1 债权债务管理流程 | 第51-55页 |
5.4.2 实物资产管理流程 | 第55-57页 |
5.4.3 其他业务管理流程 | 第57-60页 |
5.5 共享服务模式运行的保障措施 | 第60-65页 |
5.5.1 企业文化的建设 | 第60-61页 |
5.5.2 加强适当的绩效管理 | 第61-62页 |
5.5.3 标准流程和系统的建立 | 第62页 |
5.5.4 合理的风险控制 | 第62-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