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公司内部财务控制问题研究--以G公司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 | 第13-14页 |
1.2.2 内部财务控制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1.4.1 论文的创新 | 第17-18页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页 |
2.1.2 内部财务控制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2 内部财务控制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3 舞弊GONE理论 | 第21-22页 |
3 G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现状 | 第22-36页 |
3.1 电力生产行业内部财务控制现状 | 第22-26页 |
3.1.1 电力生产行业及电力改革介绍 | 第22-23页 |
3.1.2 电力生产行业内部财务控制特点 | 第23-24页 |
3.1.3 电力生产行业内部财务控制现状 | 第24-26页 |
3.2 G公司概况 | 第26-28页 |
3.2.1 G公司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2.2 G公司内部财务控制流程 | 第27-28页 |
3.3 G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现状 | 第28-36页 |
3.3.1 内部控制环境 | 第29-32页 |
3.3.2 财务风险评估 | 第32页 |
3.3.3 财务控制活动 | 第32-34页 |
3.3.4 信息与沟通 | 第34页 |
3.3.5 监督 | 第34-36页 |
4 G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6-43页 |
4.1 G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4.1.1 控制环境薄弱 | 第36页 |
4.1.2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 第36-37页 |
4.1.3 财务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 第37-40页 |
4.1.4 信息沟通不畅 | 第40页 |
4.1.5 内部监管机制失效 | 第40页 |
4.2 G公司内部财务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0-43页 |
4.2.1 对内部控制环境不重视 | 第40-41页 |
4.2.2 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 第41页 |
4.2.3 财务控制活动管控不严 | 第41页 |
4.2.4 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 第41-42页 |
4.2.5 内部审计不全面 | 第42-43页 |
5 G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的优化建议 | 第43-54页 |
5.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 第43-44页 |
5.1.1 改善组织结构 | 第43页 |
5.1.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第43-44页 |
5.2 健全财务风险评估机制 | 第44-45页 |
5.2.1 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 第44页 |
5.2.2 设立风险管理部门 | 第44页 |
5.2.3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机制 | 第44-45页 |
5.3 加强财务控制活动管控 | 第45-51页 |
5.3.1 规范投融资管理 | 第45页 |
5.3.2 加大货币资金控制力度 | 第45-46页 |
5.3.3 强化购销与收付款流程 | 第46-47页 |
5.3.4 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 第47-49页 |
5.3.5 改善固定资产管理 | 第49-51页 |
5.4 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 | 第51-52页 |
5.4.1 构建良好的外部信息沟通渠道 | 第51-52页 |
5.4.2 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 第52页 |
5.5 强化内外部监督 | 第52-54页 |
5.5.1 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 第52页 |
5.5.2 加大政府和社会的监管力度 | 第52-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