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7页 |
| 1 杧果炭疽病 | 第12页 |
| 2 杧果炭疽病病原 | 第12-13页 |
| 2.1 胶孢炭疽菌 | 第12页 |
| 2.2 胶孢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 2.3 侵染循环 | 第13页 |
| 3 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 | 第13-14页 |
| 3.1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成因 | 第13页 |
| 3.2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造成的危害 | 第13-14页 |
| 4 咪鲜胺 | 第14-15页 |
| 4.1 咪鲜胺对真菌的作用机制 | 第14页 |
| 4.2 真菌对咪酰胺的抗药性机制 | 第14-15页 |
| 5 杧果抗药菌株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5.1 抗咪酰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杧果菌株 | 第15页 |
| 5.2 CYP51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6 带GFP基因C.gloeosporioides菌株 | 第16页 |
| 7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抗咪鲜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杧果菌株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 | 第17-3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 1.1 供试菌株 | 第17页 |
| 1.2 供试药剂 | 第17-18页 |
| 1.3 供试培养基 | 第18页 |
| 1.4 实验器材 | 第18-19页 |
| 1.5 PCR引物 | 第19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9-28页 |
| 2.1 DNA的提取 | 第19-20页 |
| 2.1.1 DNA粗提取 | 第19页 |
| 2.1.2 DNA精提取 | 第19-20页 |
| 2.2 转化片段的构建 | 第20-23页 |
| 2.2.1 A片段和B片段的扩增 | 第21-22页 |
| 2.2.2 HA片段的扩增 | 第22-23页 |
| 2.2.3 HB片段的扩增 | 第23页 |
| 2.3 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23-24页 |
| 2.4 原生质体的转化 | 第24-25页 |
| 2.5 转化子PCR验证 | 第25-26页 |
| 2.5.1 CYP51基因中间片段的扩增 | 第25-26页 |
| 2.5.2 潮霉素片段的扩增 | 第26页 |
| 2.6 MCGM2和转化子(MCGD)咪鲜胺敏感性的测定 | 第26-28页 |
| 2.6.1 菌丝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测定 | 第26-27页 |
| 2.6.2 分生孢子对咪鲜胺敏感性测定 | 第27-2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 3.1 转化片段的构建 | 第28-29页 |
| 3.1.1 A片段和B片段的扩增 | 第28页 |
| 3.1.2 HA和HB片段的扩增 | 第28-29页 |
| 3.2 转化子PCR验证 | 第29-30页 |
| 3.2.1 CYP51基因中间片段的扩增 | 第29-30页 |
| 3.2.2 潮霉素片段扩增 | 第30页 |
| 3.3 MCGD和MCGM2对咪鲜胺敏感性测定 | 第30-31页 |
| 4 小结与讨论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携带不同功能基因的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杧果菌株的生理学特性的研究 | 第32-5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1.1 供试菌株 | 第32页 |
| 1.2 供试药剂 | 第32页 |
| 1.3 供试培养基 | 第32-33页 |
| 1.4 实验器材 | 第33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 2.1 MCGM2、MCGD、MCGW菌丝形态的观察 | 第33页 |
| 2.2 不同大小培养皿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 第33页 |
| 2.3 MCGM2、MCGW、MCGG、MCGD生长速率的测定 | 第33-34页 |
| 2.4 MCGM2、MCGW、MCGG、MCGD产孢量的测定 | 第34页 |
| 2.5 MCGM2、MCGW、MCGG、MCGD分生孢子的萌发率 | 第34页 |
| 2.6 MCGM2、MCGW、MCGG、MCGD附着胞的形成率 | 第34-35页 |
| 2.7 MCGM2、MCGW、MCGF、MCGD附着胞形态的观察 | 第35页 |
| 2.8 MCGM2、MCGW、MCGG、MCGD渗透压的测定 | 第35页 |
| 2.9 不同环境生长的MCGM2、MCGW、MCGG、MCGD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 2.10 不同环境下生长的MCGM2、MCGW、MCGG、MCGD的海藻糖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 3.1 MCGM2、MCGD、MCGW菌丝形态的观察 | 第36-37页 |
| 3.2 不同大小培养皿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 第37-38页 |
| 3.3 MCGM2、MCGW、MCGG、MCGD生长速率的测定 | 第38-39页 |
| 3.4 MCGM2、MCGW、MCGG、MCGD产孢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 3.5 MCGM2、MCGW、MCGG、MCGD分生孢子的萌发率 | 第40-41页 |
| 3.6 MCGM2、MCGW、MCGG、MCGD附着胞的形成率 | 第41-42页 |
| 3.7 MCGD、MCGW、MCGG、MCGD附着胞形态的观察 | 第42-43页 |
| 3.8 MCGM2、MCGW、MCGG、MCGD渗透压的测定 | 第43-45页 |
| 3.8.1 MCGM2、MCGW、MCGG、MCGD在含葡萄糖量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 第43-44页 |
| 3.8.2 MCGM2、MCGW、MCGG、MCGD在含NaCl量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 第44-45页 |
| 3.9 不同环境生长的MCGM2、MCGW、MCGG、MCGD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45-47页 |
| 3.9.1 含葡萄糖条件下MCGM2、MCGW、MCGG、MCGD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 3.9.2 含NaCl条件下MCGM2、MCGW、MCGG、MCGD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 3.10 在含NaCl条件下生长的MCGM2、MCGW、MCGG、MCGD的海藻糖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7-50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3页 |
| 1 总结 | 第50-52页 |
| 1.1 抗咪鲜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杧果菌株的抗药性机制 | 第50页 |
| 1.2 携带不同功能基因的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杧果菌株的生理学特性的研究 | 第50-52页 |
| 2 进一步研究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