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视域下的朱仙镇木板年画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创新之处 | 第8页 |
| ·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 2 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历史沿革 | 第10-14页 |
| ·朱仙镇木板年画的起源 | 第10-11页 |
| ·朱仙镇木板年画的鼎盛和衰落 | 第11页 |
| ·朱仙镇木板年画民国后至近代的状况 | 第11-14页 |
| 3 朱仙镇木板年画与民俗 | 第14-34页 |
| ·朱仙镇木板年画中的民间信仰 | 第14-21页 |
| ·原始信仰 | 第14-19页 |
| ·宗教信仰 | 第19-21页 |
|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禁忌研究 | 第21-26页 |
| ·内容禁忌 | 第21-24页 |
| ·张贴禁忌 | 第24-26页 |
| ·朱仙镇木板年画的民俗学特征 | 第26-30页 |
| ·地域性 | 第27-28页 |
| ·集体性 | 第28页 |
| ·民族性 | 第28-29页 |
| ·寄托性 | 第29-30页 |
| ·传承性 | 第30页 |
| ·朱仙镇木版年画对民众的影响 | 第30-32页 |
| ·伦理教化功能 | 第30-31页 |
| ·心理调适功能 | 第31-32页 |
| ·朱仙镇木板年画的传承 | 第32-34页 |
| ·传承特点 | 第32-33页 |
| ·传承机制 | 第33页 |
| ·传承意义 | 第33-34页 |
| 4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 第34-39页 |
| ·现状及形成原因 | 第34页 |
| ·保护的必要性 | 第34-36页 |
| ·研究价值 | 第34-35页 |
| ·文化价值 | 第35页 |
| ·经济价值 | 第35页 |
| ·时代要求 | 第35-36页 |
| ·保护对策和建议 | 第36-39页 |
| ·深化认识,加大遗产保护 | 第36页 |
| ·既要保持本色,又要与时俱进 | 第36-37页 |
| ·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业发展 | 第37-38页 |
| ·改变传统的传承模式,培养专业化的后备军 | 第38-39页 |
| 5 结论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 附录 | 第46-71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6-47页 |
| B 附图 | 第4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