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创新点及不足 | 第22-23页 |
第2章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理论分析 | 第23-31页 |
2.1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概念界定 | 第23页 |
2.1.1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概念 | 第23页 |
2.1.2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概念 | 第23页 |
2.2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分类 | 第23-25页 |
2.2.1 主动型市场退出和被动型市场退出 | 第23-24页 |
2.2.2 业务型市场退出和机构型市场退出 | 第24页 |
2.2.3 自由型市场退出和保护型市场退出 | 第24页 |
2.2.4 市场主导型退出和政府主导型退出 | 第24-25页 |
2.3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基本方式 | 第25-27页 |
2.3.1 解散 | 第25-26页 |
2.3.2 撤销 | 第26页 |
2.3.3 破产 | 第26-27页 |
2.4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2.4.1 金融脆弱性理论 | 第27-28页 |
2.4.2 外部性理论 | 第28页 |
2.4.3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8-29页 |
2.4.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9-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31-39页 |
3.1 美国经验 | 第31-33页 |
3.1.1 专门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组织机构 | 第31页 |
3.1.2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式和协调机制 | 第31-32页 |
3.1.3 不良债权管理:重组信托公司 | 第32-33页 |
3.1.4 破产损失和处置成本分担机制 | 第33页 |
3.2 日本经验 | 第33-35页 |
3.2.1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组织机构 | 第33-34页 |
3.2.2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手段和协调机制 | 第34页 |
3.2.3 不良债权管理机制 | 第34页 |
3.2.4 破产损失和处置成本分担机制 | 第34-35页 |
3.3 国外经验的比较 | 第35-36页 |
3.3.1 存款保险机构职能差异 | 第35页 |
3.3.2 市场退出方式选择不同 | 第35-36页 |
3.3.3 救助资金来源和处置成本分担机制 | 第36页 |
3.4 国外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 第36-38页 |
3.4.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明确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组织机构 | 第36-37页 |
3.4.2 成本最小化的市场退出方式和手段 | 第37页 |
3.4.3 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不良债权 | 第37-38页 |
3.4.4 破产损失和处置成本分担机制 | 第38页 |
3.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案例分析 | 第39-53页 |
4.1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现状 | 第39-42页 |
4.1.1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概况 | 第39-40页 |
4.1.2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式 | 第40-42页 |
4.2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典型案例一 | 第42-45页 |
4.2.1 青海格尔木市信用社基本情况 | 第43页 |
4.2.2 青海格尔木市信用社撤销过程 | 第43-44页 |
4.2.3 青海格尔木市信用社撤销原因 | 第44-45页 |
4.3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典型案例二 | 第45-48页 |
4.3.1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基本情况 | 第45-46页 |
4.3.2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清算过程 | 第46-47页 |
4.3.3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原因 | 第47-48页 |
4.4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存在问题 | 第48-52页 |
4.4.1 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 第48页 |
4.4.2 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缺失 | 第48-50页 |
4.4.3 市场退出行政干预色彩浓厚,退出手段和途径单一 | 第50-51页 |
4.4.4 不良债权管理分散化 | 第51-52页 |
4.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53-58页 |
5.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第53页 |
5.2 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和损失分担机制 | 第53-56页 |
5.2.1 尽快完善存款保险制度 | 第54-55页 |
5.2.2 建立损失分担机制 | 第55-56页 |
5.3 减少政府干预,实行多层次市场退出方式 | 第56页 |
5.4 建立不良资产处置机制 | 第56-57页 |
5.5 建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责任追究机制 | 第57页 |
5.6 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