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后期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演变模拟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1.2.1 城市增长与交通互动研究 | 第16-18页 |
1.2.2 交通可达性评价 | 第18-19页 |
1.2.3 基于CA的空间扩展模型 | 第19-20页 |
1.2.4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0-2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4-27页 |
第2章 研究区与数据处理 | 第27-33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7-29页 |
2.1.1 区位条件 | 第27-28页 |
2.1.2 自然条件与土地利用现状 | 第28-29页 |
2.1.3 经济社会条件 | 第29页 |
2.2 实验数据预处理 | 第29-33页 |
2.2.1 数据收集 | 第29-30页 |
2.2.2 数据预处理 | 第30-33页 |
第3章 城镇用地与交通可达性时空变化分析 | 第33-55页 |
3.1 城镇用地空间增长分析 | 第33-39页 |
3.1.1 扩展强度分析 | 第33-37页 |
3.1.2 向心度分析 | 第37-38页 |
3.1.3 分形维数分析 | 第38-39页 |
3.2 道路可达性评价 | 第39-46页 |
3.2.1 空间句法理论 | 第39-40页 |
3.2.2 句法模型构建 | 第40-42页 |
3.2.3 可达性评价 | 第42-46页 |
3.3 城市增长与交通可达性耦合分析 | 第46-54页 |
3.3.1 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46-48页 |
3.3.2 数据包络分析 | 第48-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ANN-CA城镇用地增长模型构建 | 第55-73页 |
4.1 ANN-CA模型原理 | 第55-58页 |
4.1.1 模型要素 | 第55-57页 |
4.1.2 模拟流程 | 第57-58页 |
4.2 神经网络训练 | 第58-68页 |
4.2.1 网络结构 | 第58-60页 |
4.2.2 空间变量 | 第60-66页 |
4.2.3 训练过程 | 第66-68页 |
4.3 模型校准 | 第68-72页 |
4.3.1 参数调整 | 第68-69页 |
4.3.2 精度评价 | 第69-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城镇用地增长多情景模拟 | 第73-91页 |
5.1 城镇用地总量控制 | 第73-77页 |
5.1.1 灰色模型预测法 | 第73-76页 |
5.1.2 人均用地预测法 | 第76-77页 |
5.2 多情景模拟 | 第77-83页 |
5.2.1 情景设计 | 第77-81页 |
5.2.2 模型模拟 | 第81-83页 |
5.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3-88页 |
5.3.1 规模与布局 | 第83-85页 |
5.3.2 景观格局 | 第85-88页 |
5.4 发展建议 | 第88-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1-92页 |
6.2 创新点 | 第92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