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主要缩略词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2 钛材表面改性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钛材表面抗菌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以及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4.1 本文研究目的以及意义 | 第16页 |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2.溶胶纳米网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2.2.2 主要设备 | 第19-20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2.3.1 钛片的预处理 | 第20页 |
2.3.2 乙基纤维素浓度的选择 | 第20页 |
2.3.3 锌离子浓度的选择 | 第20-21页 |
2.3.4 含不同浓度锌离子的溶胶纳米网结构表面形貌表征 | 第21页 |
2.3.5 钛表面溶胶纳米网结构的X射线衍射表征 | 第21页 |
2.3.6 钛材表面溶胶涂层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 第21页 |
2.3.7 锌离子释放实验 | 第21页 |
2.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1-27页 |
2.4.1 不同浓度乙基纤维素掺杂对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21-22页 |
2.4.2 不同锌离子浓度对成骨细胞的作用 | 第22-23页 |
2.4.3 含不同锌离子浓度溶胶纳米网的表面形貌观察 | 第23-24页 |
2.4.4 溶胶纳米网的X射线衍射表征 | 第24-25页 |
2.4.5 溶胶纳米网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 第25-26页 |
2.4.6 锌离子释放实验 | 第26-27页 |
2.5 小结 | 第27-28页 |
3 钛材表面溶胶纳米结构对成骨细胞的促进作用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3.2.2 主要设备 | 第29-3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3.3.1 成骨细胞原代培养 | 第30页 |
3.3.2 细胞形态观察-免疫荧光观察 | 第30-31页 |
3.3.3 细胞活性检测 | 第31页 |
3.3.4 细胞内总蛋白含量测定 | 第31页 |
3.3.5 碱性磷酸酶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3.3.6 碱性磷酸酶染色 | 第32页 |
3.3.7 细胞矿化 | 第32-33页 |
3.3.8 统计学分析 | 第33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3.4.1 成骨细胞形态观察 | 第33页 |
3.4.2 免疫荧光染色 | 第33-34页 |
3.4.3 CCK-8 检测 | 第34-35页 |
3.4.4 碱性磷酸酶以及碱性磷酸酶染色 | 第35-37页 |
3.4.5 细胞矿化 | 第37-38页 |
3.5 小结 | 第38-40页 |
4 溶胶纳米网结构的抗菌效果 | 第40-46页 |
4.1 引言 | 第40-41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4.2.1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4.2.2 主要设备 | 第41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4.3.1 细菌培养 | 第41页 |
4.3.2 细菌激光共聚焦 | 第41-42页 |
4.3.3 细菌MTT | 第42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4.4.1 细菌激光共聚焦 | 第42-44页 |
4.4.2 细菌MTT | 第44-45页 |
4.5 小结 | 第45-46页 |
5. 主要结论和后续工作建议 | 第46-4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5.2 后续工作建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附录 | 第56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