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DRC-ICP-MS人体血清微量元素分析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与健康第11-15页
        1.1.1 铝元素与人体健康第11页
        1.1.2 钒元素与人体健康第11-12页
        1.1.3 铬元素与人体健康第12页
        1.1.4 铁、铜、锌元素与人体健康第12-13页
        1.1.5 锰、钴元素与人体健康第13-14页
        1.1.6 砷、镉元素与人体健康第14页
        1.1.7 锡、铊、铅元素与人体健康第14-15页
    1.2 微量元素常用的检测技术第15-18页
        1.2.1 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5-16页
        1.2.2 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6页
        1.2.3 X射线荧光光谱法第16-17页
        1.2.4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第17页
        1.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第17-18页
    1.3 ICP-MS碰撞反应池技术第18-23页
        1.3.1 碰撞反应池的发展现状第18-20页
        1.3.2 碰撞反应池的基本原理第20-23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3-24页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样品前处理方法与碰撞反应池消除干扰的研究第25-35页
    2.1 样品常用的前处理方法第25-28页
        2.1.1 干消化法第25-26页
        2.1.2 湿消化法第26页
        2.1.3 微波高压消化法第26-28页
        2.1.4 直接稀释法第28页
    2.2 血清前处理方法的选取第28-30页
    2.3 应用碰撞反应池中离子—分子反应去除ICP-MS中的干扰第30-34页
        2.3.1 电荷转移反应第30-31页
        2.3.2 含氢粒子转移反应第31-32页
        2.3.3 氧化反应第32-33页
        2.3.4 缔合反应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血清中微量元素检测方法的建立第35-50页
    3.1 仪器的运行条件与试剂的选取第35-38页
        3.1.1 仪器的运行条件第35-36页
        3.1.2 实验试剂的选取第36-38页
    3.2 内标元素的选择第38-39页
    3.3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9-42页
    3.4 碰撞反应池气体的选择与参数的优化第42-49页
        3.4.1 碰撞反应气体的选择第42-43页
        3.4.2 碰撞反应池参数的优化第43-48页
        3.4.3 DRC模式下进行检测同位素确定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血清中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学评价第50-63页
    4.1 方法线性第50-53页
    4.2 方法精密度第53-55页
    4.3 方法检测限与定量限第55-57页
    4.4 加标回收率第57-59页
    4.5 标准物质的检测第59-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前处理方法中稀释剂的优化第63-72页
    5.1 五种不同稀释剂的选取第63-65页
    5.2 不同稀释剂线性与加标回收率的比较第65-67页
        5.2.1 线性相关系数的比较第65-66页
        5.2.2 加标回收率的比较第66-67页
    5.3 不同稀释剂检测限、定量限和标准物质检测结果的比较第67-70页
        5.3.1 检测限、定量限的比较第67-69页
        5.3.2 标准物质检测结果的比较第69-70页
    5.4 稀释剂优化结果第70-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进的非线性放大环形镜及掺铥光纤飞秒激光器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生理参数的警觉度检测模型及Beta双耳差频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