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页岩含气量主控因素及其定量模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1.1 题目来源第9页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现状第10-16页
        1.3.1 页岩气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页岩含气性研究现状第11-16页
    1.4 世界典型页岩气盆地地质条件对比第16-20页
        1.4.1 美国产页岩气主要盆地地质特征第16页
        1.4.2 加拿大产页岩气主要盆地地质特征第16-17页
        1.4.3 中国产页岩气盆地地质特征第17-20页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页
        1.5.1 研究内容第20页
        1.5.2 技术路线第20页
    1.6 论文工作量第20-22页
第2章 塔里木盆地泥页岩含气性地质因素特征第22-55页
    2.1 数据来源第22页
    2.2 区域构造特征第22-23页
    2.3 实验结果分析第23-37页
        2.3.1 有机质类型第23-25页
        2.3.2 有机碳含量及其变化第25-33页
        2.3.3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第33-37页
    2.4 储集层特征第37-55页
        2.4.1 岩矿特征第37-43页
        2.4.2 岩石类型第43-44页
        2.4.3 泥页岩储集物性特征第44-55页
第3章 含气量主控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第55-70页
    3.1 页岩含气性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第55-60页
        3.1.1 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含气性关系分析第55-57页
        3.1.2 岩石矿物组成与含气量的相关关系第57-58页
        3.1.3 孔隙结构与含气性关系分析第58-59页
        3.1.4 泥页岩温压条件与含气性关系分析第59-60页
    3.2 泥页岩含气性主控因素分析第60-61页
    3.3 页岩含气量定量模式第61-64页
        3.3.1 游离气含气量的定量模型第61-62页
        3.3.2 吸附气单因素定量模型第62-64页
        3.3.3 吸附气多因素定量模型第64页
    3.4 含气性模型回归分析第64-67页
        3.4.1 吸附气含气性单因素回归验证第64-66页
        3.4.2 吸附气含气性多因素回归验证第66-67页
        3.4.3 可行性分析第67页
    3.5 游离气与吸附气含量讨论第67-70页
第4章 页岩气有利区预测第70-75页
    4.1 有利区优选参数确定的具体方法第70页
    4.2 选区标准第70-75页
        4.2.1 远景区优选第70-71页
        4.2.2 有利区优选第71-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自然最近邻聚类的道路网事故热点识别与评估
下一篇:政府促进社会办医规范发展研究--以重庆市J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