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民事诉讼中的涉外送达制度概述 | 第12-16页 |
(一) 涉外民事送达的概念及特点 | 第12-13页 |
1. 涉外民事送达的概念 | 第12-13页 |
2. 涉外民事送达的特点 | 第13页 |
(二) 涉外民事送达的功能 | 第13-15页 |
1. 能够及时通知当事人 | 第14页 |
2. 能够维护程序正义 | 第14-15页 |
3. 能够提高诉讼效率 | 第15页 |
(三) 涉外民事送达的意义 | 第15-16页 |
1. 有助于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 第15-16页 |
2. 有助于推动案件的诉讼进程 | 第16页 |
3. 有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第16页 |
二、各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涉外民事送达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6-22页 |
(一) 各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涉外民事送达制度概况 | 第17-20页 |
1. 美国涉外民事送达制度 | 第17-18页 |
2. 英国涉外民事送达制度 | 第18-19页 |
3. 欧盟涉外送达制度 | 第19-20页 |
4. 香港特别行政区涉外民事送达制度 | 第20页 |
(二) 各典型国家和地区涉外民事送达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0-22页 |
1. 确认了协议送达的合法性 | 第21页 |
2. 应用了电子技术 | 第21页 |
3. 法院可以直接送达 | 第21页 |
4. 送达主体趋于多元 | 第21-22页 |
三、我国民事诉讼中涉外送达的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29页 |
(一) 我国民事诉讼中涉外送达的法律规定 | 第22-27页 |
1. 《海牙送达公约》对涉外送达方面的规定 | 第22-24页 |
2.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涉外送达的有关规定 | 第24-27页 |
(二) 我国民事诉讼中涉外送达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1. 涉外送达所需周期过长、效率低下 | 第27页 |
2. 涉外送达的主体较为单一 | 第27-28页 |
3. 邮寄送达的规定形同虚设 | 第28页 |
4. 涉外送达的国内程序比较复杂 | 第28-29页 |
四、关于完善我国涉外民事送达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 第29-33页 |
(一) 减少我国涉外民事送达所需的国内程序 | 第29-30页 |
(二) 建立“法院为主,当事人为辅”的双轨送达机制 | 第30页 |
(三) 增设《海牙送达公约》中规定的“中央机关” | 第30-31页 |
(四) 增强邮寄送达规定的可行性 | 第31页 |
(五) 确认当事人之间“协议送达”的效力 | 第31-32页 |
(六) 加强涉外送达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