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共胁迫下玉米幼苗microRNA文库的分析与验证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引言第10-11页
1 miRNA对植物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第11-22页
    1.1 miRNA的发现、生成和作用机制第11-13页
        1.1.1 miRNA的发现第11页
        1.1.2 miRNA的生成过程第11-13页
        1.1.3 miRNA的作用机制第13页
    1.2 miRNA参与非生物胁迫第13-18页
        1.2.1 miRNA与干旱胁迫第13-15页
        1.2.2 miRNA与盐和碱胁迫第15-16页
        1.2.3 miRNA与其他非生物胁迫第16页
        1.2.4 玉米干旱、盐和碱胁迫miRNA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 miRNA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第18页
    1.4 miRNA的研究方法第18-20页
        1.4.1 文库构建第18-19页
        1.4.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9-20页
        1.4.3 实时定量PCR第2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2页
2 植物材料准备与文库构建第22-32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2页
        2.1.1 植物材料第22页
        2.1.2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第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5页
        2.2.1 玉米的种植第22页
        2.2.2 SRWC和LRWC的测定第22-23页
        2.2.3 玉米的处理方式第23-24页
        2.2.4 总RNA的提取第24页
        2.2.5 文库构建第24-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2.3.1 玉米SRWC和LRWC随干旱时间的变化第25-26页
        2.3.2 干旱程度的分析第26-27页
        2.3.3 文库构建材料RNA的提取与质检第27-28页
        2.3.4 玉米miRNA文库的构建第28-30页
    2.4 讨论第30页
    2.5 小结第30-32页
3 miRNA文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2-43页
    3.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2-33页
    3.2 文库分析第33-41页
        3.2.1 sRNA序列筛选与序列注释第33-34页
        3.2.2 已知miRNA和新miRNA的分析第34-36页
        3.2.3 miRNA差异表达分析第36-39页
        3.2.4 靶基因预测与分析第39-41页
        3.2.5 NAT-siRNA的预测第41页
    3.3 讨论第41-42页
    3.4 小结第42-43页
4 多重胁迫下玉米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第43-56页
    4.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44页
        4.1.1 植物材料第44页
        4.1.2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第44页
    4.2 实验方法第44-47页
        4.2.1 植物材料处理方法第44页
        4.2.2 候选内参的选择和引物设计第44-46页
        4.2.3 总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第46-47页
        4.2.4 实时定量PCR反应第4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4.3.1 引物的扩增效率和特异性第47-49页
        4.3.2 内参基因表达分析第49页
        4.3.3 geNorm软件分析结果第49-50页
        4.3.4 NormFinder软件分析结果第50-51页
        4.3.5 BestKeeper软件分析结果第51-53页
        4.3.6 内参基因验证第53-54页
    4.4 讨论第54-55页
    4.5 小结第55-56页
5 文库验证第56-74页
    5.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6页
    5.2 实验方法第56-59页
        5.2.1 总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第56页
        5.2.2 miRNA和靶基因的引物设计第56页
        5.2.3 启动子分析第56-59页
    5.3 实验结果第59-70页
        5.3.1 RNA提取及引物检测第59-60页
        5.3.2 文库验证第60-63页
        5.3.3 miRNA和靶基因对干旱、盐和碱共胁迫的响应第63-68页
        5.3.4 miRNA和靶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第68-70页
    5.4 讨论第70-73页
    5.5 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3页
附录A Marker第83-84页
附录B miRNA表达总图版第84-85页
附录C 靶基因表达总图版第85-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稀土掺杂氟化物单晶体的光谱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自动导引车导引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