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及启示 | 第12-14页 |
1.2.1 可以借鉴的模式 | 第13-14页 |
1.2.2 乡村建设的启示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历史回顾及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 | 第16-17页 |
2.2 建国以来关于农村建设问题的回顾 | 第17-18页 |
2.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3.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 | 第18页 |
2.3.2 现代化理论 | 第18-19页 |
2.3.3 科学发展观 | 第19-20页 |
3 雷州市杨家镇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况 | 第20-23页 |
3.1 杨家镇的概况 | 第20-21页 |
3.1.1 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 | 第20页 |
3.1.2 经济与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 第20-21页 |
3.2 雷州市杨家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21-23页 |
3.2.1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 第21页 |
3.2.2 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 第21-22页 |
3.2.3 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依法治镇工作顺利推进 | 第22页 |
3.2.4 生态环境得到不断保护,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 第22-23页 |
4 雷州市杨家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31页 |
4.1 新农村建设推动力不足 | 第23-24页 |
4.1.1 新理念宣传力度不够 | 第23页 |
4.1.2 资源投入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 第23-24页 |
4.1.3 政府职能未落实到位 | 第24页 |
4.2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 | 第24-25页 |
4.2.1 管理与技术人才缺失 | 第24-25页 |
4.2.2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 | 第25页 |
4.2.3 缺少有活力的乡镇企业 | 第25页 |
4.3 农民收入得不到稳定保障 | 第25-26页 |
4.3.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 第25-26页 |
4.3.2 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 | 第26页 |
4.3.3 农村“留守现象”普遍存在 | 第26页 |
4.4.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 | 第26-31页 |
4.4.1 缺少资金、技术等必要资源的支持 | 第26-27页 |
4.4.2 城镇化水平低 | 第27-28页 |
4.4.3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28-31页 |
5 推动雷州市杨家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第31-40页 |
5.1 完善新农村建设运行机制 | 第31-32页 |
5.1.1 明确基层政府权责边界,建设服务型政府 | 第31页 |
5.1.2 加大宣传力度,使新理念深入人心 | 第31-32页 |
5.1.3 科学制定乡村建设、发展规划 | 第32页 |
5.2 转变发展理念,加速推进农村现代化 | 第32-34页 |
5.2.1 以市场因素为导向,转变观念 | 第33页 |
5.2.2 龙头牵引、典型示范,建设有活力的乡镇企业 | 第33-34页 |
5.2.3 利用“互联网+”模式,助力农村现代化发展 | 第34页 |
5.3 加速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 第34-37页 |
5.3.1 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第35页 |
5.3.2 加强农村科技、文化教育投入 | 第35-36页 |
5.3.3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 第36-37页 |
5.4 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37-40页 |
5.4.1 结合本地特色,发展生态村 | 第37页 |
5.4.2 打好扶贫攻坚战,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 第37-38页 |
5.4.3 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并重,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 | 第38-4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导师简介 | 第46页 |